地名:下倉鎮 | 隸屬:宿松縣 |
區劃代碼:340826104 | 代碼前6位:340826 |
行政區域:安徽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皖H |
長途區號:0556 | 郵政編碼:246000 |
轄區面積:約121.7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87萬人 |
人口密度:約236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11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下倉埠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下 倉 埠 社 區 簡 介
下倉埠社區位于宿松縣東南部,是下倉鎮政府所在地,是全鎮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水陸交通方便,是宿松縣最大的水產品生產地、…[詳細] |
洋普村 | ~200 | 村莊 | 宿松縣下倉鎮洋普村,地處宿松縣城東隅,是下倉鎮的門戶,這里山青水秀,風光優美,景色宜人,是遠近聞名的旅游圣地,這里物產豐富,土地肥沃,碧水藍天,是有名…[詳細] |
東興村 | ~201 | 村莊 | 東 興 村 簡 介
東興村位于下倉鎮西北部,村域面積22平方公里,全村27個村民組,總人口3200多人,村境內山場資源豐富,現有山場資…[詳細] |
東洪村 | ~202 | 村莊 | 東 洪 村 簡 介
東洪村位于下倉鎮東北,東臨泊湖、南連黃湖分汊,村域總面積760公頃,耕地2578畝,山場面積700畝,全村24個村民小組,18個…[詳細] |
馬山村 | ~203 | 村莊 | 馬 山 村 簡 介
馬山村位于下倉鎮東北部,本村擁有人口3000余人,總耕地面積3600余畝。該村北傍泊湖,歷史悠久、人杰地靈,素為著名的“魚米…[詳細] |
望墩村 | ~204 | 村莊 | 望 墩 村 簡 介
該村位于下倉鎮西北部,太下公路中段,全村36個自然村莊,32個村民小組,894戶,總人口3617人,耕地面積3550余畝,村域范…[詳細] |
長安村 | ~205 | 村莊 | 長 安 村 簡 介
長安村地處南賽湖周邊,三面環水,花灌渠末端,紅衛橋以北。全村擁有25個村民組,3340人,耕地面積3491畝,其中水田206…[詳細] |
金塘村 | ~206 | 村莊 | 金 塘 村 簡 介
金塘村位于下倉鎮東北部,三面環水,是我鎮第一大農業村,全村共有39個村民小組,人口5000余人,耕地面積5308畝,村域…[詳細] |
長橋村 | ~207 | 村莊 | 長 橋 村 簡 介
長橋村位于下倉鎮西北部,三面環湖,全村村域面積5.9平方公里,擁有46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078人,可用耕地4888…[詳細] |
長湖村 | ~208 | 村莊 | 長 湖 村 簡 介
長湖村位于下倉鎮東部,緊臨黃湖,全村擁有村民小組32個,戶數1107戶,人口4166人,耕地面積3827畝,灘涂面積30…[詳細] |
九成村 | ~209 | 村莊 | 九 成 村 簡 介
九成村地處下倉鎮邊緣,坐落在著名的向陽圩內,是宿松萬畝以上的圩畈區,東接九成溝、九成-,西連長河口,南臨黃湖,北至泊湖,號稱…[詳細] |
先進村 | ~210 | 村莊 | 先進村現有19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164人,458戶,原占地面積一萬余畝,現有面積6500余畝,其中耕地面積4065畝。
村黨支部現有黨…[詳細] |
地名由來:
是指清朝時期曾在該地建漕糧皇倉,并取名叫“下倉埠”,該鎮取“下倉”為名。
基本介紹:
下倉鎮位于宿松縣東部邊陲,東南隔黃湖、大官湖,與華陽河農場、九城畈-管理局相望,北靠泊湖,西與本縣許嶺鎮交界,面積121.7平方公里,轄19個行政村,2個街道居委會,人口3.3萬人,下倉鎮水陸交通方便,歷史上商賈云集,十分繁華,曾有“小南京”之稱。其水路西通黃梅,南達名勝小孤山,東出華陽河抵沿江各埠,主干公路有三條,連接縣城的“太下”公路貫穿全境。郵電、通訊、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日新月異,近年來,鎮黨委、政府緊緊圍繞“加快發展、富民強鎮”這一主題,狠抓水產富鎮,結構調整兩個關鍵,使該鎮經濟走上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路子,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下倉鎮是農業大鎮,水產強鎮。糧豐林茂,物產
歷史沿革:
解放初設東洪鄉、九成鄉;1958年9月設東洪公社、長湖公社、九成公社,九成公社后改向陽公社;1968年向陽公社并入長湖公社;1984年3月撤社,恢復東洪鄉、長湖鄉;1986年10月恢復九成鄉;1992年2月撤區并鄉,東洪鄉、長湖鄉、九成鄉并為下倉鎮,地名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