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謝墩村 | 隸屬:炎劉鎮 |
區劃代碼:340422115209 | 代碼前6位:340422 |
行政區域:安徽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皖D |
長途區號:0554 | 郵政編碼:237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因境內有村莊謝墩,傳說唐初名將胡敬德帶領部隊路過此地時,由于天氣炎熱,將身上穿的盔甲全部卸下,在路邊的一個土墩上休息,故得名卸甲墩。后取“卸”的諧音得“謝”,簡稱為謝墩,故得名。
基本介紹:
謝墩村位于炎劉鎮南端,東接廣巖街道,東南連黃樓村,北與三關村毗鄰,南與三覺鎮一橋相連。
現在的謝墩村由原老河和謝墩兩村合并而成,全村擁有耕地6902畝,人口4090人。村設黨總支,下轄三個支部,八個黨小組,黨員112人,其中女黨員8人。
縣級公路廣謝路橫穿境內,炎劉街道至謝墩村村通水泥路縱貫其中,處在炎劉至三覺鎮的交通樞紐地位,交通極為便利。
農業已種植優質水稻、小麥和油菜為主,特色經濟有蓮藕、荸薺等。
小二型水庫井河壩位于村東部,淡水養殖資源豐富,近年來承包給本村的致富能手從事淡水魚散養,魚肉質鮮美,水庫四周空氣清新,視野開闊,也是休閑垂釣的絕佳去處。
榮譽排行:
2021年3月,謝墩村被命名為第八批安徽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
歷史沿革:
1949年廢除保甲制謝墩村歸謝墩民主政府;1951年為謝墩鄉人民政府管轄,成立初級社高級社;1958年10月政社合一,為謝墩大隊,屬謝墩公社;1983年改為謝墩鄉,謝墩村屬之;1993年謝墩鄉并入廣巖鄉,謝墩村屬之;2004年廣巖鄉并入炎劉鎮,謝墩村屬之;2007年8月,老河村并入,屬炎劉鎮至今。
周邊相關:
謝墩村附近有安徽楚文化博物館、壽縣古城暨八公山風景區、壽縣清真寺、壽縣孔廟、壽縣報恩寺、孫叔敖紀念館等旅游景點,有八公山豆腐、壽縣“大救駕”、廷龍瓜子、安農水蜜桃、壽州香草、壽縣草莓等特產,有肘閣抬閣(淮南市壽縣)、豆腐傳統制作技藝(六安市壽縣)、肘歌抬歌(淮南市壽縣)、壽州鑼鼓、大救駕制作工藝、壽州大鼓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