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響水澗村 | 隸屬:峨橋鎮 |
區劃代碼:340208100209 | 代碼前6位:340208 |
行政區域:安徽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皖B |
長途區號:0553 | 郵政編碼:241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響水澗村村民委員會,“響水澗”指的是落附近有條水澗,流水時聲音比較響亮,取得名響水澗,村落以此澗為名,故名。
基本介紹:
響水澗村坐落于峨橋鎮東南,面積12平方公里,人口3687人,下轄14個自然村和一個移民安置小區。全村共有黨員103人,于2010年11月經上級批復成立響水澗村黨委,下設3個支部6個黨小組。三年來,在村黨委的正確領導和帶領下,全村廣大干群齊心協力謀發展,集體資產不斷壯大,群眾收入穩步提高,基礎設施配套完善,村民素質顯著提高,民主管理進一步加強。實現集體資產近千萬,人均可支配收入8500元,水、電、路、衛生廁所等基礎設施配套完善,村民素質進一步提高,摒棄舊惡陋習,參與管理集體事務意識進一步加強。逐步實現新農村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管理民主、村容整潔”二十字方針。響水澗村是典型丘陵地貌
榮譽排行:
2024年3月,響水澗村被命名為第六屆安徽省文明村鎮。
2021年1月,響水澗村被認定為2020年度安徽省美麗鄉村示范村。
2016年12月,響水澗村入選為第四批美麗宜居村莊示范名單。
文化旅游:
門村船墩遺址呈東西向長條形,西高東低,東西長約120米,南北寬約100米,面積約12000平方米,隆起地表近5米,文化層厚3米。表面散落著大量西周石器、夾砂陶、印紋陶,可見器形有盆、罐等,是
珠墩遺址位于安徽省蕪湖市三山區峨橋鎮響水澗村西南,年代為西周—春秋。類別為古遺址。保護范圍:遺址為中心,東150米,南30米,西北面各100米。建控地帶:東150,南30,西100,北100
歷史沿革:
原名為浮山人民公社龜山大隊,1972年劃分為東山大隊,龜山大隊,門村大隊,后因區劃調整于2003年12月合并為繁昌縣峨橋鎮,2006年5月三村合并以響水澗電站命名為響水澗村村民委員會,歸屬蕪湖市三山區峨橋鎮。
2020年8月區劃調整后,歸屬蕪湖市峨橋鎮至今。
周邊相關:
響水澗村附近有門村船墩遺址、蕪湖市方特旅游區、王稼祥紀念園、鳩茲古鎮風景區、紅色山水澗風景區等旅游景點,有無為板鴨、南陵圩豬、南陵紫云英弋江籽、六郎河蟹、南陵大米等特產,有蕪湖鐵畫鍛制技藝、無為魚燈、南陵目連戲、蕪湖梨簧戲、十獸燈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