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奎北村 | 隸屬:時村鎮 |
區劃代碼:341302107205 | 代碼前6位:341302 |
行政區域:安徽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皖L |
長途區號:0557 | 郵政編碼:234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2007年網寨村與三馬村合并,因兩村都在奎河的北岸,取名奎北村。
基本介紹:
奎北村位于奎濉河北岸,距時村鎮區東2公里,轄有八個自然莊,11自然組,全村人口3700人,黨員60人,一個黨總支,兩個黨支部,一所小學,一個衛生室,村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達90%以上。耕種面積241.8公頃,主要種植小麥、大豆、玉米、棉花,土地肥沃,糧食高產優質。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奎北村黨總支書記馬太聰、主任王輝和其他村兩委成員,精誠團結,開拓進取,積極調動農民的生產熱情,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指導農民的生產、生活,使群眾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隨著生產技術和機械化的推進,村內大量的剩余勞動力,有組織的外出務工,發揮自己的所長,走發家致富的道路,為全面奔小康打下堅定的經濟基礎,不能外出
歷史沿革:
2007年,時村鎮政府給予取名奎北村,名稱沿用至今。
周邊相關:
奎北村附近有宿州市博物館、新汴河水利風景區、涉故臺(陳勝吳廣起義舊址)、宿州基督教福音堂、宿州烈士陵園〔彭雪楓紀念館〕、九女墳等旅游景點,有符離集燒雞、宿州王棗子、夾溝香稻米、宿州樂石硯、五柳蘑菇雞、欄桿牛肉等特產,有花鼓戲(宿州市)、埇橋馬戲、淮北梆子戲(宿州市)、宿州樂石硯制作技藝、符離集燒雞制作技藝、埇橋嗩吶制作技藝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