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黃龕村 | 隸屬:水吼鎮 |
區劃代碼:340824106212 | 代碼前6位:340824 |
行政區域:安徽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皖H |
長途區號:0556 | 郵政編碼:246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傳說南宋皇帝隱居在此,后人建“皇安庵”后譯為“黃龕”。
基本介紹:
水吼鎮黃龕村地處國家AAAAA級風景區天柱山西麓,轄16個村民組、466戶、1697人,境內山青水秀、環境優美,現有山場面積11257畝、耕地865畝,農民年人均收入達8500元。
2010年,黃龕村在燕窩等村民組開展了以“一拆”、“二改”、“三清”、“四通”、“五化”為主要內容的村莊整治工作,拉開了全縣、全省農村危房改造及村莊整治工作的序幕,成為安徽省村莊整治工作的源發地。
近年來,黃龕以建成省級美好鄉村建設示范村為目標,以村莊整治和中心村建設工作為突破口,著力發展以花卉苗木、食用菌、茶葉等為主導的農特產業,著力發展以體驗農耕文化為主的鄉村旅游產業,著力推動和諧社會建設,
榮譽排行:
2017年9月,住建部公布了2017年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示范村名單,黃龕村入選保障基本示范村。
2015年3月,黃龕村被命名為第六批安徽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
歷史沿革:
南宋末公元1276年,元兵進關清剿,帝丙、帝正在七星寨下建“皇安庵”,1958-1984隸屬水吼人民公社黃龕大隊,1984年實行鄉、村和村民組建制,改為黃龕村,隸屬于原水吼鄉。
1992年撤區并鄉,并水吼鄉、霧下鄉設水吼鎮;2004年12月并割肚鄉、橫中鄉建立水吼鎮,屬水吼鎮管轄,2005年并村時保留黃龕村沿用至今,未遷址,未更名。
周邊相關:
黃龕村附近有天柱山、天龍關景區、白馬潭生態旅游景區、潛山山谷流泉文化園景區、天仙峽景區、野雞灣等旅游景點,有天柱山瓜蔞籽、天柱劍毫茶、潛山舒席、天柱山瓜簍籽、雪湖貢藕、天柱山石耳等特產,有桑皮紙制作技藝、十二月花神、孔雀東南飛傳說(安徽省潛山縣)、潛山彈腔、王河舒席工藝、天柱山瓜蔞籽制作技藝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