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雙河鎮 | 隸屬:金寨縣 |
區劃代碼:341524110 | 代碼前6位:341524 |
行政區域:安徽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皖N |
長途區號:0564 | 郵政編碼:237000 |
轄區面積:約112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41萬人 |
人口密度:約126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10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雙店村 | ~001 | 鎮中心區 | 雙河街道位于雙河鎮中心部,境內“雙河”由南至北橫穿其中,210省道貫穿全境,境內有盆地、有丘陵,始建于隋唐,重建于宋,盛行于明、清的雙河道觀座落在街道…[詳細] |
大畈村 | ~200 | 村莊 | 大畈村位于雙河鎮東北部,與全軍鄉交界,距縣城20公里,距雙河鎮11公里,境內有風景秀麗的懸劍山和黃眉尖、雞冠石等名山。全村總面積20個平方公里,其中山…[詳細] |
皮坊村 | ~201 | 村莊 | 一、地理位置與環境
金寨縣雙河鎮皮坊村位于雙河鎮東北部,全村轄28個村民組,東有自然景觀懸劍山旅游景點,西有人文景觀洪學智將軍書苑。…[詳細] |
黃龍村 | ~202 | 村莊 | 黃龍村位于雙河鎮東北部,與皮坊、賀塘、雙河、九龍、毗鄰。210省道穿心而過,平均海拔450米左右,全村屬丘陵地帶,全村總面積7.78平方公里,林地近萬…[詳細] |
鶴塘村 | ~203 | 村莊 | 雙河鎮鶴塘村位于雙河鎮中北部,是縣城和鐵沖進入雙河鎮的交叉口,是黃龍河和九房河交匯處。全村總面積為10470畝,山場面積為5000畝,耕地面積為767…[詳細] |
大橋村 | ~204 | 村莊 | 大橋村位于雙河鎮西北部,與該鎮雙河村、九房村、皮坊村、鶴塘村和湯匯鎮接壤。面積14平方公里,其中山場面積18750畝,耕地面積1276畝。轄土門、油坊…[詳細] |
九房村 | ~205 | 村莊 | 九房村位于雙河鎮西北部,東與皮坊村相連,西臨湯家匯鎮,北與鐵沖鄉接壤,南與大橋相接。該村轄25個居民組,616戶,2270人。面積18881畝,其中山…[詳細] |
雙河村 | ~206 | 村莊 | 雙河村地處大別山腹地,雙河鎮西北部,總面積13.3平方公里,轄26個居民組,3005人,0員74人,下設2個支部,9個黨小組。兩條河流穿村而過,形成亮…[詳細] |
九龍村 | ~207 | 村莊 | 九龍村位于金寨縣雙河鎮東部,面積8.2平方公里,共有耕地1500畝,山場面積9800畝,轄(新屋、 上堂、 新宅、 關門口、 嶺頭、 環山、瓦屋、 …[詳細] |
河東村 | ~208 | 村莊 | 河東村位于雙河鎮東南部,東與桃嶺鄉接壤,南與南溪交界,北臨街道,西與河西村相接。轄7個居民組,543戶,1906人,勞動力955人,耕地面積642.8…[詳細] |
河西村 | ~209 | 村莊 | 河西村位于金寨縣雙河鎮西南部,是開國上將、全國政協原副主席洪學智將軍的出生地,村域森林覆蓋率高,山青水秀,環境優美,水面、山場、旅游等資源豐富,蠶桑、…[詳細] |
地名由來:
因其地處黃龍、九房河兩支小河的匯合處,故得名。
基本介紹:
雙河鎮因境內九房、黃龍兩條大河蜿蜒數十里匯集于此面得名,九條突兀而起的山脈如巨龍奔騰,古稱“九龍傳珠”之地,轄15個村(街道),人口2.8G萬人,面積112平方公里,耕地1.2萬畝。
雙河,鐘靈毓秀,人杰地靈。早在隋唐時,先人在“龍珠”上興建了雙河道觀,信奉武成王黃飛虎。殿宇所勢恢宏。2002年又修建了高達18米的觀音閣。每年農歷3月28日和10月15日兩期廟會,持續十余天。
雙河是一塊紅色的土地。曾涌現出洪學智、余嗣貴、嚴家安、馮家安、馮紀新等共和國將軍和革命前輩。新中國成立后,大批莘莘學子,走了家門,奮斗在祖國的各條戰線上。
雙河,資源殷實,久符盛名。素有“蠶
榮譽排行:
2020年4月,雙河鎮上榜第五屆安徽省文明村鎮名錄。
文化旅游:
洪學智將軍紀念銅像位于雙河鎮街道,時代為近現代,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2019年6月21日,洪學智將軍紀念銅像被列為金寨縣第八批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銅像及基座。建設控制地帶:
歷史沿革:
1949年為雙皂鄉。
1959年為雙河公社。
1983年為雙河鄉。
1984年為雙河鎮。
1992年為黃龍鎮。
1993年改為雙河鎮,后一直沿用至今。
陳先瑞(1914~1995),金寨縣雙河鎮人,出生于一個貧農家庭,幼年給地主放牛,家境貧寒,受盡欺凌。民國18 年8 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民國20 年6 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鄂豫皖蘇區先后任紅十一軍三
李家益(1918~1974),金寨縣雙河鎮人。民國20 年(1931 年)4 月參加紅軍,8 月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參加了鄂豫皖蘇區第三、四次反“圍剿”斗爭。在韓擺渡戰斗中立下戰功,受到軍-表揚并提升
林乃清(1916~1995),金寨縣雙河人,出身于農民家庭。民國19 年(1930 年)3 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在鄂豫皖革0據地參加了二、三、四次反“圍剿”斗爭。民國21年秋,隨紅四方面軍西進川陜,沿
康烈功(1916~)金寨縣雙河鎮人,中共黨員。民國21 年(1932 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二十五軍政治部宣傳員、紅三十一軍偵察班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二九師三
嚴家安(1916~)金寨縣雙河鎮人。民國18 年(1929 年)參加紅軍。民國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二十五軍電話隊排長,紅三十一軍交通總站站長,交通隊排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
余嗣貴(1913~)金寨縣雙河鎮人。民國19 年(1930 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民國22 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四方面軍第四軍教導隊排長,第三十軍八十八師二0團連政治指導員。紅四方
馮紀新,1915年3月5日生,安徽金寨雙河鎮人。1935年北平大同中學學習時參加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參加了“一二·九”-。1936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民先北平西城區隊隊長,河南“民先”隊隊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