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王集村 | 隸屬:王集鎮 |
區劃代碼:341282107206 | 代碼前6位:341282 |
行政區域:安徽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皖K |
長途區號:0558 | 郵政編碼:236000 |
城鄉分類:鎮中心區 | 分類代碼:121 |
基本介紹:
王集村有黨員92人,村組干部18人。近年來,王集村黨支部以“五個好”村支部創建活動為載體,進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了較大成績。
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村黨支部注重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發揮黨組織的保壘作用和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帶領群眾勞動致富,建設和諧村莊。2007年7月,被鎮黨委授予“五個好村黨組織”稱號。
加強黨建夯實基礎。村黨支部進一步建立健全了“三會一課”、重大紀念日思想教育及先進典型教育制度,并與黨員主題教育活動相結合,融入到保持0員先進性長效機制建設中去。堅持每半年開展一次民主生活會,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促進黨建工作開展。加強黨務、村務、財務公開,規范村級組
文化旅游:
王集無名烈士公墓位于王集鎮北首。1946 年解放戰爭初期,中國人民解放軍山東野戰軍主力和華中野戰軍一部,在徐州東南朝陽集地區對國民黨軍進行的殲滅戰中,華中野戰軍某部在王集設傷員轉運站,先后有
歷史沿革:
1953年9月前屬于臨泉縣,后屬界首縣陶廟區。
1958年屬陶廟(燈塔公社)。
1966年屬王集公社王集大隊。
1983年體改,屬磚集區王集鄉,王集大隊更名為王集村委會。
1992年2月撤區并鄉,王集鄉與陸集鄉合并,為王集鎮王集村委會。
1994年5月楊小莊村委會含楊小莊、前袁莊、后袁莊三個自然村并入。
2007年9月南荊莊并入王集鎮王集村委會至今。
周邊相關:
王集村附近有翰墨文化園、琉璃寺、界首兩灣國家濕地公園、界首市博物館、臧家公館、于、劉、黃古堆等旅游景點,有界首馬鈴薯、界首彩陶、沙河特曲、呂長明牛肉、潁南馬鈴薯、陶廟山羊等特產,有界首彩陶燒制技藝、界首書會、界首漁鼓、界首苗湖廟會、界首扁擔戲、大黃廟會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