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張許村 | 隸屬:任寨鄉 |
區劃代碼:341282202206 | 代碼前6位:341282 |
行政區域:安徽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皖K |
長途區號:0558 | 郵政編碼:236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因村委會轄區內的張樊莊和許莊,而得名。
基本介紹:
張許村委會位于任寨鄉西南部,南與泉陽鎮接壤,北臨任寨鄉政府,與岳劉村隔岳塘溝相望,東部與任寨地界泉公路相連,西與王集鎮隔幸福溝相鄰。全村轄6個自然村,總人口3269人,共741戶,耕地總面積2938畝。2012年全村糧食總產量1780噸,人均收入5120元。農業生產主要種植小麥、玉米、大豆、中藥材等。境內有面粉廠1家,塑料顆粒加工廠1家,轉移就業勞動力達50人。另外,該村高度重視勞務輸出工作,近年來,共輸出勞動力1000多人,有力帶動了本村的經濟發展。
近年來,村“兩委”一班人團結奮進,求真務實,該村在道路建設、計劃生育、工農業生產等方面均走在全鄉前列。
張許村與岳劉村、楊莊村、任寨村、亮集村、馬湖村、苗湖村相鄰。
歷史沿革:
1947年底前屬臨泉縣亮集鄉,后屬泉陽縣,1949年3月撤泉陽縣后歸原屬。
1953年9月建界首縣劃入。
1958年9月建許莊大隊、張樊莊大隊屬于陶廟(燈塔公社)。
1977年任寨公社成立了團結大隊、許莊大隊,為便于管理周橋、張樊莊、劉莊屬團結大隊,趙油坊、洼張莊、許莊屬于許莊大隊。
1983年體改為許莊村委會,團結大隊改為張樊村委會,屬胡集區任寨鄉。
1992年3月撤區并鄉屬任寨鄉。
1994年張樊村委會和
周邊相關:
張許村附近有翰墨文化園、琉璃寺、界首兩灣國家濕地公園、界首市博物館、臧家公館、于、劉、黃古堆等旅游景點,有界首馬鈴薯、界首彩陶、沙河特曲、呂長明牛肉、潁南馬鈴薯、陶廟山羊等特產,有界首彩陶燒制技藝、界首書會、界首漁鼓、界首苗湖廟會、界首扁擔戲、大黃廟會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