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落兒嶺鎮 | 隸屬:霍山縣 |
區劃代碼:341525107 | 代碼前6位:341525 |
行政區域:安徽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皖N |
長途區號:0564 | 郵政編碼:237000 |
轄區面積:約61.3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4804人 |
人口密度:約78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5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白云庵村 | ~200 | 村莊 | 白云庵村距縣城西部20公里處,因唐代名山古寺白云庵而得名。東臨霍山八大景點之一的六萬晴霞,南與大化坪、佛子嶺兩鎮接壤,西與爛泥坳村交界,北與古橋畈、諸…[詳細] |
爛泥坳村 | ~201 | 村莊 | 爛泥坳村位于落兒嶺鎮西部,距鎮政府所在地10公里,皖鄂交通要道318省道貫穿其中,由原大垅村和背陰山村合并而成,東西分別與白云庵、太子廟兩村相鄰,南與…[詳細] |
太子廟村 | ~202 | 村莊 | 落兒嶺鎮太子廟村位于落兒嶺鎮西南部,由原祝家鋪、蘇家沖兩村合并,座落在大別山主峰之一的四角尖腳下,于318國道兩側,東連爛泥坳村,南鄰大化坪鎮,西交漫…[詳細] |
落兒嶺村 | ~203 | 鎮中心區 | 落兒嶺村位于霍山縣城西15公里,總面積10.5平方公里,全村轄16個村民組和一個街道,共8297戶,3025人,2010年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5800元…[詳細] |
古橋畈村 | ~204 | 鎮鄉結合區 | 古橋畈村位于霍山縣西部,東與落兒嶺村接界,南與佛子嶺鎮接壤,西與白云庵村相連,北與諸佛庵鎮毗鄰。全村下轄14個村民組,計518戶,人口1898人,黨員…[詳細] |
地名由來:
相傳西漢劉邦之孫,阜陵侯劉安,因弟兄之間爭權奪位,兵敗而自殺,其妻蘇氏逃至此處產下一子,落兒嶺由此而得名。
基本介紹:
落兒嶺鎮距縣城15公里,位于五桂峽、六萬寨、八云庵風景區,總面積61.3平方公里,轄8個行政村,82個村民組,人口1.0098萬。這是一個工業經濟逐步占居主導地位的山區鄉鎮,也是霍山的一座山口要鎮、資源大鎮和工業重鎮。
這里是山口要鎮。我鎮地處山口要塞,扼皖鄂之襟喉,里山區5個鄉鎮的人流物流均由此進出,區位優勢突出。
這里是資源大鎮。我鎮境內森林覆蓋率達75%以上,擁有大面積的竹園、杉木林、坑木林,被全國綠化委授予“全國造林綠化百佳鄉鎮”;擁有6座小水電站,總裝機容量2890千瓦;中藥材和桑茶資源豐富,擁有廣闊的天麻基地、皖貝母基地、藥百合基地、生態有機茶基地和蠶桑基地;此
榮譽排行:
2022年1月,落兒嶺鎮被命名為2021年度安徽省森林城鎮。
2008年4月,環境保護部授予落兒嶺鎮第七批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稱號。
文化旅游:
余家老屋為霍山縣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墻基外東西各1米,南北各2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東西各1米,南北各10米。
霍山永安橋為霍山縣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橋基外東南西北各3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東南西北各20米。
歷史沿革:
1949年10月,設立落兒嶺鄉;1961年,建落兒嶺人民公社;1969年落兒嶺、黑石渡兩社合并為落兒嶺公社;1983年改為落兒嶺鄉,1985年1月鄉改鎮;后一直沿用此名未更改。
霍山石斛:因其莖狀如金釵之股,故又稱金釵花,盛產于該縣漫水河、大化坪、平田等地的深溝谷中和石穴巖洞里!栋俨葭R》稱:“霍山石斛最佳”。地域范圍 霍山石斛俗稱米斛,是蘭科石斛屬的草本植物。主產于大別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