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仙源鎮 | 隸屬:黃山區 |
區劃代碼:341003101 | 代碼前6位:341003 |
行政區域:安徽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皖J |
長途區號:0559 | 郵政編碼:242700 |
轄區面積:約44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6970人 |
人口密度:約158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4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仙源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仙源社區:創建于1955年,是黃山區成立最早的社區,其特點是“片大面廣,結構復雜,城鄉結合,人戶分離”。仙源社區總人口1391人,998戶,轄4個居民…[詳細] |
龍山村 | ~200 | 鎮鄉結合區 | 龍山村:坐落在仙源鎮東、南部,距黃山區八公里,S322線與S103省道線交匯處,并與S103省道穿境而過,屬原太平縣城區所在地。是由原麻村村和仙源村合…[詳細] |
水東村 | ~201 | 村莊 | 水東村村情簡介
一、歷史沿革
源自黃山的麻川河流經仙源鎮,河畔的村莊因在水之東而名曰“水東”。位于仙源鎮古鎮東郊,水東一名…[詳細] |
弦歌村 | ~202 | 村莊 | 一、地理位置、行政區劃
弦歌村位于仙源鎮的西北部,是有原峴村與原葉家合并而成,東與龍山村相連、南與越山村相接、西與甘棠鎮接壤、北依龍門鄉…[詳細] |
越山村 | ~203 | 村莊 | 越山村位于黃山區城南,距城區僅3公里,緊鄰103省道,合銅黃高速公路穿村而過。全村總面積8.8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積480公頃,耕地230公頃。全村有…[詳細] |
地名由來:
麻川源出黃山,古稱仙源,鎮以川名。
基本介紹:
仙源鎮歷史悠久,從公元745年(唐元寶4年)至1963年的1219年間一直為太平縣縣城。境內有宋代永濟橋、清代麟鳳橋及板石詩刻、古城墻、麻村兵站等獨特的歷史人文景觀和麻川河兩岸秀麗的自然景觀,作為旅游資源開發項目,已全方位對外招商。
仙源鎮是一個文化名鎮、紅色古鎮、工業老鎮、農業大鎮。公元745年,始設太平縣,距今已有1260多年歷史,境內有板石詩刻、麟鳳橋、眾樂亭、永濟橋及章家大屋,樹德堂等一大批歷史文化古跡,紅色革命紀念地新四軍麻村兵站創建于此,-、葉挺等老一輩革命家曾輾轉到仙源,指導皖南革命解放戰爭。建國后,仙源作為太平縣城所在地,工業、企業、手工業制造等逐漸發展并壯大,成為黃山區
榮譽排行:
2020年12月,仙源鎮入選2020年度安徽省森林城鎮。
文化旅游:
板石潭石刻位于黃山區仙源鎮,時代為宋。板石潭摩巖石刻,位于安徽省黃山市境內。在仙源麻川河旁,因河旁有200平方米平面花崗巖石,石旁有深潭供人垂釣,先賢在此游玩時,曾題詩刻文于板石上,故稱板石
守齊公祠位于黃山區仙源鎮,時代為清。守齊公祠被公布為黃山市文物保護單位。
樹德堂位于黃山區仙源鎮,時代為清。樹德堂被公布為黃山市文物保護單位。
麟鳳橋黃山市仙源鎮水東村橫跨麻川河,為五孔石拱橋,橋長91.6米、寬7.1米、高12米。橋南側有石經幢一根,地面刻一枚錢紋。麟鳳橋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
歷史沿革:
1939年始設仙源鎮,1952年8月,設城廂鎮,1958年人民公社化,撤銷城廂鎮,后以公社稱之,屢有變動,1965年,復設仙源鎮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