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八禁村 | 隸屬:石楊鎮 |
區劃代碼:340523109202 | 代碼前6位:340523 |
行政區域:安徽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皖E |
長途區號:0555 | 郵政編碼:238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據說解放前此地有塊巨大的禁碑,碑上刻寫著當年十八村莊鄉民共同遵守的八條禁約,即禁止砍伐樹木、禁止拐騙人婦、禁止賭博、禁止糟蹋莊稼、禁止偷盜、禁止挖掘祖墳、禁止忤逆父母、禁止參與賭博活動,對違禁者輕者罰戲一臺,重者直到處死,且村委會駐地于此,故得名。
基本介紹:
八禁村位于石楊鎮東南側,北靠金城村,南靠香泉鎮,西靠石楊社區、新農村,與碧桂園相連接。屬丘陵地帶,全村耕地面積3400畝,總人口2560人。交通便利,東北接滁馬高速,南接206省道,全村建成村村通水泥路。八禁村礦產資源豐富,內有盤景水泥等五家礦業。糧食以水稻、棉花、花生、玉米等農作物為主。經濟主要來源于礦山開采。歡迎廣大有志之士來八禁村投資!
八禁村與高關村、花園村、金城村、石楊社區、新農村、幸福村、裕民村、中山村、鑄陸村、綽廟社區、如山湖社區相鄰。
榮譽排行:
2021年1月,八禁村被認定為2020年度安徽省美麗鄉村示范村。
歷史沿革:
1949年10月新中國建立后,成立團結行政村隸屬石楊鎮,村址設在三圣自然村;1956年更名為三八高級社,隸屬未變;1958年10月“政社合一”,更名為三八生產大隊,隸屬高關人民公社;1960年更名為八禁生產大隊,1973年劃分成八禁一、八禁二兩個大隊,村址設在興李自然村;1984年4月,撤社更名、設村,更名為八禁一、八禁二行政村,同年底更名為八禁一、八禁二村民委員會,隸屬于金城鄉;1992年撤區并
周邊相關:
八禁村附近有和縣臺創園農業嘉年華景區、雞籠山半月湖風景區、和縣香泉旅游區、陋室—鎮淮古街景區、霸王祠、陋室等旅游景點,有和縣辣椒、和縣黃金瓜、巢湖白米蝦、黃山寺皮蛋、一品玉帶糕、炸麻雀等特產,有廬劇(東路廬劇)(馬鞍山市和縣)、東路廬劇、霸王祠三月三廟會、和縣民歌、和縣羽毛畫、和縣剪紙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