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清佛村 | 隸屬:歷陽鎮 |
區劃代碼:340523100209 | 代碼前6位:340523 |
行政區域:安徽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皖E |
長途區號:0555 | 郵政編碼:238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因古代有一座廟,以佛為主,清白,故得名。
基本介紹:
清佛村地處歷陽鎮南端,與姥橋鎮接壤,由原聯合鄉瀏塘村和清佛村合并而成,面積2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4169畝,全村人口3871人,共1006戶,19個自然村。交通十分捷徑。由小周至李高,小楊至老村部新建水泥路直接連通和公路,各自然村絕大部分有沙石路相通,新農村示范點李高自然村水泥路全自然村貫通,在水利上村內設有大小機戰,龍華站三座防汛抗旱站,農業生產基本實現旱澇保收,全村基本都有程控電話,村內設有2所小學,教學質量在周邊名列前茅,2個衛生醫療點,群眾生產生活十分方便。
清佛村屬于丘陵地區,耕地面積較少,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青年都在外務工經商,主要經濟收入來源于務工經商人員。農業
榮譽排行:
2019年9月,清佛村被認定為2019年度第一批安徽省美麗鄉村示范村。
歷史沿革:
1949年10月后成立清佛行政村,隸屬清佛鄉,村址設在蘆顯三自然村;1956年更名為清佛高級社,隸屬未變;1958年10月“政社合一”,更名為清佛生產大隊,隸屬城南人民公社;1969年(合并、更名)為清佛生產大隊,隸屬未變,村址設在蘆顯三自然村;1984年4月,撤社更名、設存,更名為清佛行政村,同年底更名為清佛村民委員會,隸屬戚鎮鄉;村址設在蘆顯三自然村;1992年2月撤區并鄉,隸屬城南鄉;村址設
周邊相關:
清佛村附近有和縣臺創園農業嘉年華景區、雞籠山半月湖風景區、和縣香泉旅游區、陋室—鎮淮古街景區、霸王祠、陋室等旅游景點,有和縣辣椒、和縣黃金瓜、巢湖白米蝦、黃山寺皮蛋、一品玉帶糕、炸麻雀等特產,有廬劇(東路廬劇)(馬鞍山市和縣)、東路廬劇、霸王祠三月三廟會、和縣民歌、和縣羽毛畫、和縣剪紙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