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山溝溝風景區地處浙江省杭州西北四十公里的“浙江省蜜梨之鄉”余杭區鸕鳥鎮,風景區擁有杭城第一峰--海拔1095米的窯頭山和次高峰海拔1025米的紅桃山,是太湖的重要源頭之一。景區內有國家珍稀植物千年紅豆杉群,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麂等,是國家級的生物圈保護區。景區由“湯坑”、“茅塘”和“花果山”三大景區組成,分別為峽谷型生態旅游區、高山平臺型休閑觀光度假景區和農業觀光園區。既有美麗的自然生態,又可享受悠閑的農家時光。湯坑湯坑為峽谷型生態旅游區,峽谷全長2公里,落差380多米,這里跌宕生姿,激流飛泉,共有大小瀑布18個,號稱“連天十八瀑”,更有清潭無數,地表形勝奇秀,是探險觀光的絕佳去處。景點有:翠屏迎客、天生龍骨、梅花山弄、雙龍戲珠
茅塘奇石群山溝溝景區茅塘自然村,進入條件一般,有土路可供車進入。奇石群位于黃湖頂上,海拔371米,奇石群有龜石、虹石及蛇頭石。龜石狀如巨大0山,石高5.4米,長6.6米,寬4.2米。龜石與虹石構成“烏龜搶虹”景象。龜石與虹石間有4米寬。蛇頭山位于虹石上方10米,狀如吐信舌頭,石高4米,寬4.2米,長6.2米,蛇頭石上有兩個湯坑,一大孔徑700厘米,一小孔徑l0厘米,村民介紹大湯坑內終年積水,即使舀干,隔兩天又自動貯滿,該現象之謎難以解釋。奇石群為花崗巖崩塌石塊堆積而成,距茅塘自然村約2公里,所處黃湖頂海拔480多米,距奇石群一里處(東北方向)還有“螃蟹吃石頭”、“茅草鋸石板”等奇異怪石。
窯頭山山溝溝景區西端與臨安縣交界處。窯頭山海拔1095米,是天目山脈東端的主峰,杭州城區第一高峰。天目山脈經窯頭山后,余脈在縣境內分南北兩支,逐漸低斜。北支經鸕鳥、百丈、黃湖、彭公、北湖、安溪而人于平原,南支經雙溪、長樂、舟枕亦進入平原。此山上有國家二級保護樹種杜仲,國家三級保護樹種紅豆杉,還有厚樸。山中有9條瀑布組成的瀑布群。山中植物以毛竹為主,森林覆蓋率在95%以上。海拔800—900米以下生有箬葉及毛竹,海拔900米以上只生茅草,不能種植樹木。在海拔400米處原有大麓寺,現已毀,只留有鐵制古鐘一口和兩棵古杉及一株古茶樹。
湯坑猿人 山溝溝景區嵩村自然村天堂谷,攀登較困難,帶有一定的探險性質,其距鸕鳥鎮中心約3公里。湯坑猿人為一立在半山腰的懸石,屬砂礫巖。該巨石高3.55米,寬2米左右,石塊東面有邊長為1米左右的三角形突出部分,如獅子怒吼。該石奇就奇在石體有一半以上懸在石基座之外,該基座為僅1.44米長,1米寬,0.3米高的石塊。巨石有1.8米寬,2.5米長的巖體沒有接觸基座,懸在崖邊。巨石懸空部分離基座的空隙高度為0.4~0.7米。湯坑猿人海拔200余米,處于天堂谷的牛山腰。距石約15米遠的地方有小型瀑布及一面積約6平方米的積水潭。
萬慶橋位于鸕鳥鎮山溝溝村湯坑自然村村口年代為清,類別為古建筑。2013年,萬慶橋被公布為杭州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抗日墻標位于鸕鳥鎮太平上潘村。年代為1945年,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抗日墻標是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16旅駐太平鄉(今鸕鳥鎮太平山村)上潘自然村時為宣傳抗日所寫,文字內容為“軍民一致把鬼子趕出去”!墻標離地2.9米,字高0.55米,寬0.3米,用藍色油墨書寫。標語墻南臨村道,非常醒目。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日曬雨淋,字跡褪色嚴重,1996年余杭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辦公室用相近顏色在原字跡上進行了潤色,現保存較好。2009年,抗日墻標被公布為杭州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文物本體外擴約5米,含北側農居院落范圍,總面積為389平方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擴約20米,包括西側二幢2層農居、一幢1層農居;東側一幢2層農居、一幢1層
茅塘古私塾位于鸕鳥鎮山溝溝村茅塘景區內。年代為清,類別為古建筑。2009年,茅塘古私塾被公布為杭州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與新四軍隨軍被服廠舊址共用同一保護范圍。東至文物本體外擴約9—30米,南至文物本體外擴約25米,西至文物本體外擴約5米,北至文物本體外擴約7米,總面積為1786平方米。建設控制地帶:與新四軍隨軍被服廠舊址共用同一建設控制地帶。東至保護范圍外擴約40米處的建筑外墻線延長線,南至保護范圍外擴約50米處的建筑外墻線延長線,西至保護范圍外擴約10米處的1層建筑外墻線延長線,北至保護范圍外擴約50米,總面積為10952平方米。
窯頭山巨石群山溝溝景區窯頭山山腰,有山路可驅車進入,但從公路無明顯山道可至巨石叢。巨石堆砌于半山腰形成石崗,凸現于毛竹林叢中,長60~80米,寬約20米,平均離地面高約10余米。巨石或似鯨首、仙桃,或組合成品字形、棋子形。穿行巖石間,如走迷宮。為花崗巖沿水平、垂直裂隙風化而成。攀上巨巖,視野開闊,可觀賞周圍十里蒼翠竹海,可環視太平、百丈、雙溪、潘板、鸕鳥等村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