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為苧蘿鄉臨浦里;元至元十六年(1279)改鄉里為都圖,為十七都一圖;清雍正年間又稱臨浦莊;1912年,自中沙潭向北至舊里河為界,東部歸紹興縣,西部歸蕭山縣管轄;1928年推行村里制,屬蕭山部分為縣第六區臨浦里,屬紹興部分劃為紹興第十區臨浦里;1932年屬蕭山部分為臨浦鎮,屬第四區;1934年推行保甲制,蕭山部分屬戴村區,紹興部分屬柯橋區;1947年鎮鄉編并,不再設區,仍分屬蕭紹2縣;1949年5月蕭山解放,6月臨浦集鎮區域統一為蕭山縣管轄,至1950年將臨浦集鎮以東的一些村全部劃歸蕭山,6月16日成立了臨浦鎮人民政府;1954年經省民政廳批準,臨浦為正式建制鎮;1958年10月實行人民公社化后,為臨浦公社(原義橋、通濟、大莊鄉及臨浦鎮);1959年7月,恢復臨浦鎮建制,由縣直屬;1961年劃歸臨浦區;1971年2月為臨浦鎮和浦南、通濟、大莊3公社;1984年5月為臨浦鎮和浦南、通濟、大莊3鄉;1992年5月撤區擴鎮并鄉,浦南、通濟、大莊3鄉并入臨浦鎮,下設浦南、大莊、通濟3個辦事處;1998年5月撤銷3個辦事處,其行政區劃和名稱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