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歷史悠久。
6000多年前,在永安溪中下游河谷平原上,就已聚居著仙居人的祖先—甌越族人。
戰國時,仙居為越國領土。
秦統一全國后,屬閩中郡鄞縣回浦鄉。
東漢時,仙居是國內高僧名道涉足之地,興平元年(公元194年)建造的“石頭禪院”(即石!按笈d寺”),比國清寺建寺早400多年。
東晉穆帝永和三年(公元347年),仙居立縣,名樂安。
隋、唐間幾經廢置,至五代吳越寶正五年(公元930年),改名永安。
宋時,仙居是國內著名的宗教圣地之一。
北宋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宋真宗以其“洞天名山屏蔽周衛,而多神仙之宅”,詔改今名。
立縣至今已有1600多年。
仙居人杰地靈,人才輩出。
自唐至清,出過245位進士,其中首位進士是唐代著名詩人項斯,影響較大的有南宋名臣吳芾、左丞相吳堅,明代太子少師王一寧、刑部尚書應大猷、勇斗嚴嵩的右都御史吳時來、監察御史應朝卿等。
此外,還有北宋開仙居辦學風氣的陳襄、揭竿起義的呂師囊,南宋世界上第一部食用菌專著《菌譜》的作者陳仁玉,元代大書畫家柯九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