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大德《昌國州圖志》卷二載為“三姑(岙)”,卷四載為“三姑山”。
明嘉靖《籌海圖編》卷一也載為“三姑山”。
據傳,三姑山之名源于島北的三姑礁(前姑礁、中姑礁、圣姑礁的合稱)。
清代以后,多稱大羊山、老羊山,由小羊山派生得名。
清康熙《定海縣志》卷五:“大羊山:江南、浙江分界,東至左營水汛小衢山,約計水程一百里;南至寨子山,約計水程一百里;西至乍浦官山,約計水程一百里;北至江省小羊山,約計水程十里;西北至大小七山,約計水程二百里。”又載:“大羊山,閩人呼為猴山。”以當時島上多猴子得名。
1934年設大羊鄉,屬定海縣。
1947年改稱大洋鄉。
1950年起屬嵊泗特別區(縣)。
1953年分設為大洋鄉、洋東鄉、洋西鄉。
1958年改為大洋生產大隊。
1962年4月劃歸大衢縣,與灘滸山、小洋山、徐公島合并設洋山公社。
1964年7月復歸嵊泗縣。
1966年分設為大洋、小洋、灘滸3個公社。
1984年復為大洋鄉。
是年12月改置鎮。
2001年2月與小洋、灘滸2鄉合置洋山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