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梁龍德二年(922),吳越割錢塘、鹽官兩縣地各半及富春縣之長壽、安吉二鄉置錢江縣,縣治設武林門內梅家橋南,境域為錢江縣。
北宋太平興國四年(979),改錢江縣為仁和縣,境域自此隸屬于仁和縣。
南宋紹興三年(1133)遷仁和縣治于招賢坊(今百井坊巷),境域成南宋臨安城的核心地區之一。
辛亥革命后隸屬于杭縣,稱城區;1927年5月劃杭縣所屬之城區、西湖、會堡、皋塘、江干六區置杭州市,境域屬杭州市城區。
1945抗戰勝利,市轄區劃為8個,境域屬第三區。
1949年6月建下城區,境域屬下城區。
1954年8月設街道,稱忠清巷街道,以境內古忠清巷得名。
1957年12月海獅溝街道并入,名仍。
1960年4月改稱下城區人民公社長慶分社。
1962年5月更稱長慶街道,辦事處駐長慶街,故名。
1968年稱長慶街道革命委員會,1980年9月復稱長慶街道至今。
1990年遷長寧街1號,1997年遷至長慶街51號(青春坊31幢)。
2021年3月,因杭州市部分行政區劃優化調整,屬拱墅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