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墟鎮位于上虞區西北部,西鄰紹興,北瀕曹娥江入海口。杭甬高速、329國道北復線橫貫東西,上三高速、紹諸高速公路縱貫南北。建成后的嘉紹跨江大橋、杭甬客運專線、杭甬運河積山作業區使道墟的水陸交通更加便利。全鎮地域面積42平方公里,轄21個行政村,1個社區,常住人口4.7萬。2012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9.66億元,實現工業產值203億元,實現銷售收入194億元,實現利稅19.6億元,實現地區財政收入5.47億元,實現農業總產值4.62億元,實現合同外資1740萬美元,實到外資620萬美元,引進內資1.39億元,實現技改投入3.8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1517元。
道墟的人文古韻積淀深厚。道墟是魯迅先生筆下“閏土”的故鄉,享有“有道之墟”的美譽。民風淳樸,人杰地靈,孕育了方志學家章學誠、園林學家陳從周、文學家川島先生、美猴王六齡童家族等一大批杰出人才。
道墟的工農業經濟發展迅速。目前,全鎮工業經濟發展已形成了以化工染料、助劑為龍頭,以五金儀器、紡織和建材等行業并舉的產業結構格局。現有各類工業企業600余家,上市企業2家,銷售億元以上企業17家,2000萬以上企業42家。農業經濟特色明顯,初步形成了蔬菜、花卉、水產、特種養殖等四大農業生產基地,生豬養殖、花卉種植、休閑農村等項目發展態勢良好。道墟青魚干、杰誠生態中華鱉被評為省無公害農產品,祥盛農業被評為國家級無公害農產品基地。
道墟的鎮村建設煥發新貌。堅持規劃先導,明確建設交通樞紐型宜居創業城鎮的定位,不斷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完善城鎮功能。新農村建設扎實推進,14個村的自來水和16個村的電氣化工程實施全面改造,11個村通過了省“千村示范、萬村整治”的創建工作,16個村完成市級環境綜合整治達標村的創建工作。
道墟的社會事業全面和諧。廣泛開展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工作,共參保繳費25433人,基本實現45周歲以上人員社會養老保險全覆蓋,被征地農民參保人數達9588人。教育強鎮地位進一步鞏固,現有中學1所,小學4所,在職教師239人,在讀學生3667人。農村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擁有中心衛生院1所,社區衛生服務站(室)18個,衛生技術人員99人。文化建設進一步加強,鎮文化活動中心完成建設,鄉鎮文化站體制有效理順,群體性文娛活動廣泛開展。安全生產、節能減排、環境整治力度不斷加大,社會保持和諧穩定。先后被評為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省綜治工作先進集體、紹興市“五好”黨委、紹興市文明鎮、紹興市魅力鄉鎮、紹興市生態鎮、紹興市信訪“三無”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