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柳街道位于北緯29°09′12″,東經121°23′54″,是三門縣的北大門。東瀕三門灣,南接海游街道,西連寧海縣桑洲鎮,北通寧海縣一市鎮和前童鎮,與象山縣隔港相望,距寧波市區僅1.5小時車程,甬臺溫鐵路穿境而過。區域總面積48.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498畝,山林42699畝。
歷史沿革
沙柳古名石馬林、沙簍、沙婁,民國初期改稱沙柳,以其村北靠獅子山,南臨清溪,依山傍水,地多粗沙礫石,盛長柳樹和櫸樹,故名。清代屬寧海縣沙簍莊,民國為沙柳鄉,1983年5月沙柳公社劃入三門縣管轄。1984年改稱三門縣沙柳鄉,1985年改為區屬建制鎮。1992年5月撤區擴鎮并鄉時,將原葛岙鄉姚家、外黎、東頭、盧家塘、大周、曼岙、南亭等7個村,并入沙柳鎮。2013年11月行政區劃調整,撤鎮設街道。
生態資源
沙柳街道屬關山區,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境內群山環抱、濕地連片、河港交織,風光旖旎,是理想的濱海休閑旅游勝地。最高山峰為烏巖山,海拔508.8米。北半部多山,東南部為丘陵平地。清溪從西部入境,自西北向東南到將軍山北麓,注入旗門港。歷史人文古跡底蘊深厚,如龔家大院,山口百惠祖籍,筆架山佛院等。
豐富農副產品,海產品
沙柳海岸線長13.6公里,灘涂面積2萬余畝,養殖面積達12800畝,品種齊全,品質優良,海水中微生物富集度居全縣海域前列,是全縣最佳海水養殖基地,盛產青蟹對蝦、牡蠣、縊蟶等。特別是旗海牌青蟹被臺州市評為十大綠色農業產品之首,被國家農業部評為無公害優質產品。沙柳特有的無污染的優良環境,使得一年四季盛產綠色無公害果蔬,十二個月,月月可嘗鮮
社會經濟
沙柳街道有著得天獨厚的山區林木資源,目前,沙柳鎮發揮資源優勢,建立了各種果木基地3500畝,大力發展海水養殖,種改養面積達4500畝。沙柳鎮農業已初具規模化、集約化和市場化。
旅游資源評價
沙柳街道“西北環山、東南靠海”的特殊地理環境造就了該地豐富的旅游資源,交織出獨特的旅游亮點。核心旅游亮點,是浙東沿海山海相映的休閑體驗生活方式,有別于純海景和純山景的旅游觀景與體驗,灘涂與山嶺的交錯互襯模式,將是旅游亮點打造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