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雁鎮-是浙江省溫州市平陽縣轄鎮,地處平陽縣西南部,鰲江上游,東鄰水頭鎮,南連鬧村鄉和青街畬族鄉,西接順溪鎮,北與山門鎮毗連。距平陽縣城昆陽鎮32.5公里、溫州市區87公里。全鎮總面積為43.51平方公里,2005年總人口為2.5萬 人,其中少數民族800余人,下設南雁、雁蕩山、礬巖三個辦事處,轄32個行政村。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南雁蕩山的精華景區和主要景點集中分布在南雁鎮境內,故取南雁為鎮名,是浙江省重要旅游城鎮之一,平陽縣工業優秀鎮。
-
行政區劃
南雁鎮下轄:礦橋村、后倉村、東門村、上坎頭村、橫溪村、蒲嶺村、外郭山村、笠湖村、八畝村、雁河村、溪邊南村、南雁村、春山村、上寺村、迢巖村、朱寮村、嶺坎村、票園村、五十丈村、門口村、獅山村、后門山村、嶺街村、前山村、苔湖村、堂基村、周岙村、吳山村、埭頭村、下吳山村、河山村等32個行政村。-
-
旅游資源
南雁蕩山東西洞景區境內旅游資源豐富,宗教文化悠久,民俗風情濃厚,具有“儒、佛、道”三教薈萃等特色。“秋色平分南北雁,高風遙接東西林”,南雁蕩山歷來與北雁蕩山齊名。南雁蕩山五大景區中,有兩大景區即東西洞、疇溪分布在南雁鎮鏡內,以秀溪、幽洞、奇峰、石塹、銀瀑、景巖等為自然風光六勝,聞名遐邇。東西洞景區是南雁蕩山的核心景區,在方圓1平方公里內聚集了仙姑洞、觀音洞、會文書院、云關、東南屏障、梅雨瀑等10多個景點。不僅為廣大旅游者所鐘情,而且也為研究文史、宗教、民放等方面的人士所向往。
-
社會事業
南雁鎮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城鎮面貌日新丹異,小城鎮初具規模。水、電、路等基礎設施日臻完善。貫通了水南公路,建成了南雁電信局、景區手機基站、鎮自來水廠、南雁飯店、南雁賓館、南雁山莊,實現了村村通公路、通程控電話、通閉路電視等。設有傳真電報業務,郵電局;有中學1所,小學14所,金融機構和衛生醫療單位;有線電視臺、電影院、舞廳和卡拉ok廳等文化娛樂設施一應俱全,投資環境不斷優化。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兩個文明協調發展,先后通過了省“兩基”、“初保”等驗收,多次榮獲縣科技工作先進鎮、環保工作優秀鎮、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
人文景觀
南雁鎮景區一角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南雁山的精華景區和主要景點集中分布在南雁鎮境內,故取南雁為鎮名,是浙江省重要旅游城鎮之一。南雁蕩山歷來與北雁蕩山齊名。中國著名學者趙相初曾撰詩贊曰: “秋色平分南北雁,高風遙接東西林”。 其以山得勢,因水成景,山因水活,水隨山轉,水光山色,相映成趣。以秀溪、幽洞、奇峰、石塹、銀瀑、景巖為著,譽為“南雁自然風景六勝”。其中南雁鎮境內的東西洞景區尤為獨特,在半平方公里范圍內,有始建于宋代的儒教會文書院、唐代的道教仙姑洞、五代的佛教觀音洞。“三教薈萃”是中國古代文化的濃縮,在中國的風景名勝區中,實屬罕見。南雁蕩山不僅為廣大旅游者所鐘情,而且也為研究歷史史、宗教、民族等方面的人士所向往。南雁鎮投入大量建設資金,加快景區建設步伐,在各種設施上都具有一定的規模,極大地改善了旅游城鎮的基礎設施,提高旅游接待能力。
南雁風光旖旎、景色綺麗。南雁蕩山歷來與北雁蕩山齊名.南雁蕩山五大景區中,有兩大景區即東西洞、疇溪分布在南雁鎮鏡內,以秀溪、幽洞、奇峰、石塹、銀瀑、景巖等為自然風光六勝,聞名遐邇。東西洞景區為最精華之景觀,峰秀洞幽,儒釋道三教薈萃,美不勝收。
-
農業發展
南雁鎮主種水稻、蕃薯等,還適宜種植西瓜、茶樹、楊梅、馬蹄筍等經濟作物;溪流遍布,流水淙淙,宜淡水養殖;豬、山羊、雞、鴨等家禽飼普遍。境內水資源豐富,已建有八畝、迢巖和岳栗等電站,一期投資一億多元的平陽縣引(供)水工程的水源地即于南雁鎮,可解決下游30多萬人的生活用水。改革開放以來,南雁鎮上下勵精圖治,開拓進取,充分利用優越的地理位置, 便利的交通條件,及良好的軟、硬環境,實現了經濟的快速的“跳躍式”的發展,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建設進一步加強,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形成了以溫州華亨皮塑有限公司、平陽佩蒂制品廠、浙-井釀酒有限公司、溫州宋泉酒廠為主的鄉鎮企業、股份合作經濟;以五十丈的粉干、后倉的細面、嶺街、苔湖的茶葉為副的家庭工業、個體私營經濟的經濟新格局。南雁鎮盛產馬蹄筍、茶葉、楊梅、西瓜、溪魚等。銀針茶、香魚、觀音竹、金星草,山樂宮之“五珍”久負盛名;長壽面,米粉干、青明棵、竹筒飯之“四佳”聞名四方。 農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效益農業不斷發展,形成了雁山、礦橋、蒲嶺、五十丈等農業生產基地,涌現出雁溪淡水養殖公司等農業龍頭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