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咸淳年間(1265~1274)屬昌化縣金山鄉,元代仍屬之,明初為金山鄉七、八都,清雍正七年(1729)至清宣統二年(1910)鄉、都名稱依舊。
民國初期稱昌南鄉。
1928年鄉改區,稱昌南區。
1932年分為涼溪、沈溪、仁化、八社、湍源、三瑞、石室、悉山、東川、西川、洪山鄉。
1935年八社、湍源、涼溪、沈溪、三瑞、石室、仁化鄉合并為昌南鄉,悉山、東川、西川、洪山鄉合并為洪嶺鄉與維新鄉的一部分。
1945年稱文節鄉至解放。
1950年7月劃鄉建政,境內建董嶺、湍口、岔口、洪嶺、悉山鄉,屬昌南區。
1956年2月,董嶺、岔口并入湍口鄉,悉山并入洪嶺鄉。
1958年10月,湍口、洪嶺、赤石鄉合并建立國慶(后改湍口)人民公社,湍口為管理區。
1960年4月國慶(湍口)、石瑞、河橋、洪嶺、赤石公社并建昌南公社,同年9月并屬臨安縣。
1961年10月從昌南公社分建湍口、洪嶺公社。
1963年1月增設岔口公社,后并湍口。
1984年4月改公社為鄉,稱湍口鄉、洪嶺鄉。
1993年12月湍口撤鄉建鎮。
2001年8月撤銷洪嶺鄉建制,并入湍口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