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村村坐落于臨安青山湖畔,杭徽高速和杭昱公路穿境而過,文化底蘊深厚,鄉情民風淳樸,早在50年代就受到過國務院嘉獎。全村面積8.92平方公里,轄14個村民小組,有農戶739戶,人口2184人,黨員123人。主要以礦山開采和交通運輸為主導產業,2010年,在村兩套班子的有力領導下,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7094元,村集體經濟總收入達到166萬元,可經營性收入達到62萬元
近年來,該村堅持以-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村黨支部的領導下,把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二十字”作為方針,加快建設富裕、民主、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并取得了顯著成績。
在2007年11月,村規模調整中,原朱村村與錦里村合并后,村黨支部及時完善了共青團、婦代會、老年協會、治保調解、民兵連等基層組織,為進一步深入開展文明創建活動奠定了組織基礎。切實加強了領導,完善基層組織。
該村始終把農民增收、農業增效放在重要位置,在現有的產業發展基礎上加大了農業投入,對一些溪溝進行了砌坎,水溝進行了修復,農田灌溉渠道進行了整修等,為農民農業發展、增收提供了保障。同時通過各種就業培訓,鼓勵個私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利用青山工業園的優勢,鼓勵村民到園區就業。
合并后的朱村村布局比較分散,村黨支部、村委會積極主動,按照新農村建設規劃,對道路進行了硬化、澆筑,落實了專職保潔人員,對村大禮堂、老年活動中心等群眾活動場地進行了改造,并完善了村莊綠化加快了村莊整治步伐。在全村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朱村村已經順利通過了杭州市新農村建設重點整治村驗收。
朱村村有著良好的文化活動基礎,改革開放以來,該村先后恢復創作了“鳳輦花轎”、“岸龍舟”、“龍騰獅躍”等節目,參加了多場表演,被各大日報新聞媒體所報道,并獲浙江中國民間藝術展覽會金獎、西博會表演獎、全省廣場舞蹈大賽金獎等多項獎。朱村村現有文體隊8支,其中多支被評為臨安市優秀民間藝術表演隊伍。以朱村村民為骨干的臨安青山民間藝術團還遠赴捷克,代表中國參加了國際民間藝術團。2007年,以朱村為首的8個村向全省農民發出了《我們都來“種文化”》倡議書,吸引了61個縣(市、區)的115個村加入參賽行列。2008年1月8日,全省服務“三農”出版物贈送儀式在朱村村舉行。
在村黨委會的領導下,全村村民的共同努力下,相信朱村村將會被建設的更好更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