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都區岱后村海拔800多米,以山林為主。在這高山密林中,有一道獨特的風景——高山翠竹。每當夜幕降臨,坐在庭院前,看那裊裊炊煙,緩緩升起,慢慢地消散在以青山翠竹為背景的遠方,一天的勞碌和疲憊都在這一刻消失得影蹤全無。
采茶舞是岱后村逢年過節必須上演的傳統文化戲曲,據老一輩回憶,采茶燈是從江蘇無錫傳入的,至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祖輩們世代傳承,依然保留著其原汁原味的民俗風格和濃郁的地方色彩。采茶舞以其明快的節奏、優美的韻律、瑯瑯上口的曲調而深受群眾的喜愛,但更為吸引人們目光的是那表演者手中制作精美的各色茶燈,夜色中,燭光透過均勻密布的針孔將油紙上的圖案勾勒得栩栩如生,猶如綢緞般華麗。
使岱后村遠近聞名的不僅是其優美的自然環境和悠久的傳統文化,更是因為這里孕育出了北鄉人民革命政權,它是蓮都區著名的紅色革命根據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第一屆中共麗水縣委所在地。1947年3月張之清、張賽英與堅持麗水工作的特委委員林藝圃,在岱后村朱氏祠堂重建了中共麗水縣委,岱后村成為了當時麗水革命斗爭的政治中心。隨著革命事業的發展,這里涌現出了許多革命先烈,在這個小小的山村里曾有51人參加了解放戰爭,15人參加志愿軍投入抗美援朝,為新中國誕生和保家衛國做出了不朽功績。作為麗水革命事業的“紅色搖籃”,岱后村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2007年,蓮都區委、區政府主持修繕了原縣委所在地祠堂房屋,并立碑紀念。
現在,岱后人已經意識到利用優越的生態條件和革命搖籃的歷史地位發展紅色旅游的意義。岱后村完成了村莊整治,對村莊道路實行硬化、綠化、亮化,建起了生態公廁,將垃圾、污水進行集中處理,整個村變得更加整潔、美麗。這不僅改善了岱后人民自身的生活環境,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客人來這里參觀游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