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建炎元年(1127)置大荊寨,為溫州十三寨之一,元初改為大荊驛,置巡檢司。
明初廢巡檢司,改稱嶺店驛;清雍正6年由窯岙驛兼管后改為大荊營,設都司署,始筑城池,并派有參將駐守。
乾隆四十四年(1779),樂清縣丞署移大荊,轄十九都至二十八都之地,故有“大荊分縣”之稱。
直至晚晴,尚設有大荊營。
清光緒《樂清縣志》載,大荊屬山門鄉二十七都。
民國元年(1912)稱大荊鎮。
1949年5月11日黃樂縣人民政府在本鎮成立,大荊屬黃樂縣;六月,黃樂縣撤銷,重屬樂清縣。
1949年10月后沿稱大荊鎮,屬大荊區;1952年12月直屬于樂清縣;1956年2月樂清縣撤區并鄉,大荊鎮與雁東鄉、臨溪鄉、東臨鄉(四個村)合并設立大荊鄉,由樂清縣直屬,同年8月屬大荊區;1958年9月公社化時為大荊公社大荊管理區,1959年恢復鎮建制,1961年為大荊鎮公社;1980年,經省人民政府批準為建制鎮,屬大荊區。
1992年5月撤擴并時,將東林鄉、雁東鄉、水漲鄉合并到大荊鎮。
2011年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智仁鄉、雙峰鄉、鎮安鄉、湖霧鎮并入大荊鎮。
2015年分大荊鎮部分區域,增設湖霧鎮和智仁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