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山自然保護區(qū)位于東經(jīng)118°0356.25-118°1056.51,北緯29°1032.12-29°1744.33之間,總面積81.07平方公里,地處浙江省開化縣蘇莊鎮(zhèn)境內(nèi),與江西省婺源縣、德興市毗鄰。古田山主峰--“青尖”海拔1258米,水流經(jīng)蘇莊鎮(zhèn)折入江西省境內(nèi)的樂安江流入我國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再匯入長江干流。保護區(qū)前身是1958年建立的古田山伐木場,1973年伐木場改為采育場,1975年5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批準建立古田山自然保護區(qū)(面積為1367.7公頃),1979年9月國務(wù)院公布古田山為全國首批45個自然保護區(qū)之一。為加大對自然資源的保護力度,1998年保護區(qū)擴區(qū),2001年6月國務(wù)院批準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古田
蘇莊鎮(zhèn)境內(nèi)的姜家祠構(gòu)造宏麗,雕刻精美,一九八三年列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相傳書川姜族原有兩祠,清道光年間,為杜息一宗派系糾紛,將楓領(lǐng)頭“高陽堂”拆并,合為一祠“慶善堂”,即現(xiàn)今姜家祠堂。民國十年,前堂重建,占地二千多平方米,由先賢姜有喜、姜忠林執(zhí)事,任勞任怨,三年告竣。雕漆精細,壯麗倍增。高懸中堂正上方的“慶善堂”一匾,每字足有一米見方,兩旁平列十五塊大匾巨額,題有旌表先祖功德的頌詞:“佐周封齊”、“涌泉越鯉”、“孝永蒸嘗”、“藝苑蜚英”、“駿聲華國”、“節(jié)勵松筠”,均為蒼勁挺秀的古墨,其中“節(jié)勵松筠”四字,據(jù)傳為民國初年大總統(tǒng)徐世昌題褒。中堂對面,筑有戲臺,上有一匾,題寫“觀今鑒古”四字,鐵畫銀鉤,挺拔有神。兩旁臺柱上配題一副深寓
方永同公祠,位于蘇莊鎮(zhèn)唐頭村內(nèi),至今已有1200年歷史。方永同公祠,總布局為縱長方形,坐西朝東。建筑自東向西,依次為戲臺,大廳和堂三進。廳堂之間有天井,天井兩側(cè)有回廊,總占地面積約790平方米。戲臺面積為83平方米,明次間為九架抬梁式,山墻梁架為九架穿斗式,前方檐柱有人物花草的馬腿雕刻,上方屋檐有斗拱,戲臺臺面用木板鋪成陰陽合瓦,有瓦當,并有圖案裝飾。天井左右兩邊的回廊為五架穿斗式梁架,檐柱上有馬腿。該建筑物于1994年公布為開化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護單位。永同公祠由方氏107世裔孫方永同主持建設(shè),原是用于祭祀方氏先祖方元越太公的,方元越是個大孝子,孝敬雙親,尊老愛幼,鄰里和睦,樂于助人,救濟災(zāi)民。族人歷代祭祀并在此創(chuàng)辦私塾,傳播
龍?zhí)垢G址位于蘇莊鎮(zhèn)龍?zhí)勾鍠|山坡上·元—清·第二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分布面積約7500平方米,瓷片及窯具等堆積厚度1-2米不等。主要有碗、盤、爐、盞等。多數(shù)是青花,其次是白釉、影青、褐釉等。碗、盤底部多有澀圈。青花紋飾主要為花草和文字。尚存窯床遺跡。窯具有匣缽、墊餅。據(jù)1988年《開化縣志》大事記記載:元至正年間,蘇莊建立100多座圓窯制瓷工場。2023年7月,入選浙江省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余氏祠堂位于蘇莊鎮(zhèn)余村內(nèi)·清代·第三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座西朝東,有戲臺、廳、堂三進,中隔天井,天井兩邊為廂房。第二進面闊五間,通面闊18.95米,通進深8.5米。明、次間兩縫皆為五架前卷棚,三架和五架梁均用雕花平盤斗拱支托童柱,牛腿雕獅子戲球。硬山頂。
漳田汪氏宗祠位于開化縣蘇莊鎮(zhèn),為明、清時期古建筑。2023年6月29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漳田汪氏宗祠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蘇莊文昌閣位于開化縣蘇莊鎮(zhèn)蘇莊村。共一進,占地面積約72平方米。為磚木結(jié)構(gòu)樓閣建筑。重檐歇山頂,陰陽合瓦有屋面板和搏風(fēng)板。面闊、進深各三間,共用柱18根,牛腿、雀替有雕刻。為第五批縣文物保護單位。
開化余氏祠堂位于開化縣蘇莊鎮(zhèn)余村內(nèi)。座西朝東,有戲臺、廳、堂三進,中隔天井,天井兩邊為廂房。第二進面闊五間,通面闊18.95米,通進深8.5米。明、次間兩縫皆為五架前卷棚,三架和五架梁均用雕花平盤斗拱支托童柱,牛腿雕獅子戲球。硬山頂。為第三批縣文物保護單位。
開化凌云寺位于開化縣蘇莊鎮(zhèn)余村古田山上。座北朝南,共兩進,中設(shè)天井。建筑面積128平方米。第二進堂面闊三間,通面闊9.2米,通進深5.75米。穿斗式與抬梁混合梁架結(jié)構(gòu),明間兩縫為五架前雙步后單步梁,牛腿刻花草,方形石柱礎(chǔ)。硬山頂。左右山墻上分別嵌有明萬歷、乾隆、嘉慶時碑刻。大門門楣上有“凌云寺”石匾并有“同治九年庚子孟秋”年號。為第四批縣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