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歷程回顧:
從2007年村莊整治開始,蒲塘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07年我村投入400多萬元進行了村莊整治,全村34個生產組630戶農戶,戶戶墻體粉刷,并通上了水泥路。并成立了衛生保潔隊伍,保證農戶生活垃圾的正常清運,確保村莊衛生環境整潔。在2008年進行污水整治,使得渠道通暢,塘水清澈、塘岸綠美。在村莊整治的基礎上,對全村主要道路兩旁進行了綠化,鼓勵農戶在房前屋后給予植樹。目前全村綠色覆蓋率達到70%。
另外,村級經濟收入穩定。 1、在發展村級經濟的同時,積極改善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加大了公益事業的投入。在經濟建設項目上嚴格實行預決算制度,以及民主決策制度,重大項目召開村民代表大會表決通過后進行實施,項目建設全部進行公開招投標,并邀請村民代表進行全過程監督。做到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2、村級集體經濟穩定增長。幾年來,我村村級經濟收入來源比較穩定,全年村級經濟收入穩定在10萬元左右。其中:房屋出租收入1萬元;水塘承包收入3萬元;山林、荒地承包收入4.6萬元;建房設施配套收入2萬元;近年另有外界、村民集資80萬元,用于王氏祠堂、族譜、自來水等的修建。
二、主要成就與經驗:
1、按照村級財務規范化管理的要求,結合我村實際,相繼建立健全了財務管理制度,并設立了村務財務公開欄,每月10日按時公開財務報表和有關資料,其他公開內容還有村級年度收支預算、年終收支結算、村民繳納公益事業資金、村干部報酬、每月財務收支明細、土地管理、計劃生育、重大工程建設情況等。自覺接受群眾監督,實現以制度管人、規范運作。同時在財務操作上,嚴格按照各項制度來執行,從而沒有發生違法違規違紀行為,農村財務管理體制初見成效,村級資產得到保值增值。
2、服務功能齊全,農民收入增長。蒲塘村主要以種植苗木、葡萄、養殖業、來料加工為主要經濟來源,09年配合政策成立了山河溪水稻經濟合作社,促使村民更好的利用農田,促進經濟發展,當年人均收入7200元。同時,公益事業穩步發展,近年來,水泥道路硬化2公里,建立了村文化活動中心,為村民提供了健身休閑娛樂場所,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得到加強。
3、蒲塘村有兩委干部10名,班子主要成員都是有多年任職經驗、勤勞能干的農村基層干部,這是實現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組織基礎。發揮班子帶動作用,多方搜集了解發展農村經濟的各種致富信息,從中甄選出適合本村實際的可行項目;通過加強與外出打工村民的聯系,了解經濟發展地區農民致富的門路,探尋外地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可行經驗,并積極嘗試把這些可行項目和可行經驗應用于蒲塘村的經濟發展實踐之中。
4、努力抓好農村干部的培養教育工作,通過新知識新技術的學習來提高村干部帶頭致富的技能,通過市場考察調研來開闊村干部的眼界,不斷增強農村干部領導經濟工作的能力和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本領。我們要強化科技服務,進一步提升農業科技含量。讓農民增收,最直接的就是讓農田增產,利用本村與鎮農機站結對掛鉤這個優勢,派村干部到農機站學習新的農業知識,也請了農機站的工作人員到我們村宣傳和推廣農業技術,并對我村村民進行培訓,讓農民科技種田,幫助農民增加農田產量。不斷投入新的農業技術,繼續走科技興農的道路。
三、未來發展計劃與前景
1、構建古村文化品牌、大力發展旅游業。我村文化底蘊豐厚,有文昌閣、王氏宗詞、三省堂、九如堂等著名古建筑,有上、下泉古井、棋盤觀山等景點。在開發旅游經濟過程中,我們必須結合實際,循序漸進,要重點抓好三個方面的啟動工作:一是要加大宣傳力度,提高村民對發展旅游產業的認識,引導村民看到本地的資源優勢,宣傳發展旅游產業可以帶來的經濟效益。二是成立村級文物保護協會等群眾性組織,加強對該產業發展的引導和規范化管理,創造條件吸納有經濟實力的企業和企業家參與其中,推進和加快旅游產業的發展進程。三是積極爭取各種優惠政策,充分發揮其價值和作用。
2、充分發揮傳統優勢,打造蒲塘苗木“生態”品牌。蒲塘村的經濟要發展,離不開苗木種植這個產業。發展蒲塘種植業,要加快引進新的苗木品種,結合自身優勢,逐步建立成規模化的苗木產品生產基地,形成一批市場競爭力強、經濟效益好的品牌苗木和特色產品。當前要做好的工作主要是實現與市場的對接,嘗試發展“訂單”農業,使村集體在做大做強特色產業中增加集體收入。
我村的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農業產業不斷提升,村級經濟不斷發展,農民收入不斷增長,民主管理不斷加強,公益事業全面發展,農村環境不斷改變。今后,我們將不斷探索新時期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促進村級集體經濟的全面發展,努力夯實新農村建設的物質基礎。
健康發展蒲塘集體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