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所街道位于浙江省東南沿海臺州灣,東鄰東海,南與臺州市中心區隔江相望,西與章安街道接壤,北靠臨海市杜橋鎮,省道83線縱貫全鎮,交通便利,裝機141萬瓩的臺州發電廠坐落在我街道,全街道總面積為29.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7812畝,轄34個行政村、3個漁業公司、3個居委會,總人口4.8萬。
據記載:明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6年)為防倭寇,信國公湯和于海門、前所壘筑城墻,建衛立所,因地處臺州前沿要地,故名前所。1992年5月經上級批準,撤沿海鄉、前岸鄉合并為椒江市前所鎮,2001年12月撤鎮改為椒江區前所街道。
-
新生
改革開放以來,前所街道黨委、辦事處帶領全鎮街道人民,抓住機遇,發揮地理優勢,不斷深化改革,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堅持“工業立街道”思想,經濟發展水平明顯提高。充分發揮前所特有的區位、資源、傳統產業及經濟后發綜合優勢,扎實開展“工業服務年”、“項目推進年”活動,落實領導聯系企業制度,不斷加大工業性投入,工業經濟快速發展,第三產業得到重視推進。2005年全街道實現工農業總產值27.7億元,同比增長19.9%。其中工業總產值18.26億元,增長21.6 %。財政總收入7205萬元,地方財政收入3159萬元,分別增長59.1%和49.7%。總投資超過30億元的各項重點項目全面推進,臺電五期、海螺水泥、國家級中心漁港碼頭設施、德鑫新材料等項目全面開工建設;眼鏡功能區塊廠區已初具規模。全年完成工業性投入5.34億元,增長163.0%,再創歷史新高。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迅速成長,實現銷售產值3.7億元,增長61.6%,其中臺州市汽車電機廠再上臺階,實現銷售產值2.16億元。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家,總數達13家。外向型經濟發展取得新的突破,五洲船業有限公司與挪威斯考根海運集團簽訂了合作項目。全街道自營出口600萬美元,完成考核指標600%。上述指標中,規模以上工業銷售、財政總收入、農業產業化經營進一步推進,綠聯蔬菜專業合作社、東路糧食生產合作社列入百家市級示范化合作社,其中東路糧食生產合作社被評為市優秀糧食合作社,東路早稻生產示范方獲省糧食優質高產示范方稱號。效益農業快速發展,完成了省級西蘭花無公害基地和省鮮食大豆生產基地建設項目;萬畝毛豆基地、4500畝西蘭花基地、600畝茭白基地、450畝西瓜基地效益良好;農民年人均純收入達6867元,增長7%。地方財政收入、工業性投入等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均居全區前列。堅持統籌協調,社會各項事業共同進步。素質教育全面推進,前所中學被評為“臺州市示范性學校”,村莊整治工作繼續推進,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力度加大,理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社會醫療、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事業健康發展,農村居民住院醫療保障制度和困難群眾醫療救助制度得到了全面實施,農醫保參保率達到70.7%,最低生活保障、社會救助、殘疾人福利、優撫安置政策得到了全面落實。五保對象、“三無”人員實現集中供養,我街道被推薦為十五時期市社會保障先進單位。
圍繞“平安街道”建設,積極構建和諧社會。全面開展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社會防控體系建設繼續推進。前所村被評為“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
-
新時期新發展
新時期-工作得到了加強,宗教等工作進一步鞏固,加強了與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和在外前所籍新臺商的聯系。重視和支持群眾團體工作,工會、共青團、婦聯、老齡、殘聯、關協、科協等群團組織依照各自的職能積極開展工作,為全面推進前所的“三個文明”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