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錦沙源、錦坑源溪流而得村名。2007年,全縣行政村規模調整后,由原蔣嶺腳、孫家山、席草塢、樸樹塢、下江5個行政村合并,成立錦溪行政村,村委會駐地蔣嶺腳自然村,轄蔣嶺腳、下江、孫家山,席草塢、樸樹塢5個自然村,5個村民小組,269戶,847人。村域面積7.8平方公里。耕地550畝,山林10863畝。此村是金峰鄉人口最多但分布最散的村。村內有金峰漂流、華東第一楓、朱熹別院等景點。
原蔣嶺腳行政村下轄蔣嶺腳1個自然村,村域面積1.4平方公里。1958年,建立蔣嶺腳大隊。1982年12月21日,屬朱峰公社蔣嶺腳大隊。1984年,全縣政社分社后,設立朱峰鄉蔣嶺腳行政村。1992年5月,區鄉鎮撤擴并后,屬金峰鄉。
原下江行政村下轄下江1個自然村,村域面積1.4平方公里。1956年,與百羅、朱家、安上合并,成立朱家高級農業社。1958年分出,以駐地為名,建立下江大隊。1961年,屬金峰公社下江大隊。1982年,為朱峰公社下江大隊。1984年,全縣政社分社后,設立朱峰鄉下江村行政村。1992年5月,區鄉鎮撤擴并后,屬金峰鄉。
原孫家山行政村下轄孫家山1個自然村,村域面積1.8平方公里。1958年,建立孫家山大隊。1961年,屬汪宅公社孫家山大隊。1984年,全縣政社分社后,設立朱峰鄉孫家山行政村。1992年5月,區鄉鎮撤擴并后,屬金峰鄉。
原席草塢行政村下轄席草塢1個自然村,村域面積1.4平方公里。1951年,為朱峰鄉人民政府所在地。1958年,建為中心大隊。1981年9月,更名主席草塢大隊。1982年,為朱峰公社席草塢大隊。1984年,全縣政社分社后,設立朱峰鄉席草塢行政村。1992年5月,區鄉鎮撤擴并后,屬金峰鄉。
原樸樹塢行政村下轄樸樹塢1個自然村,村域面積1.8平方公里。1958年,建立樸樹塢大隊。1961年,屬汪宅公社樸樹塢大隊。1982年,屬朱峰公社樸樹塢大隊。1984年,全縣政社分社后,設立朱峰鄉樸樹塢行政村。1992年5月,區鄉鎮撤擴并后,屬金峰鄉。
【下江】據明嘉靖《濟陽江氏續修宗譜》卷一記載:宋祖江望公自婺源武口遷淳安威坪,后裔江拾公于宋欽宗元年遷此,因坐落百子尖東側山下,又具江姓居多,故稱下江。距鄉人民政府駐地14公里。85戶,292人,江姓居多。村域面積1.4平方公里。聚落處小塢頭西南坡山麓,呈塊狀分布。
【蔣嶺腳】據《河南方氏宗譜》記載:明朝成祖年間,惟璪公自蔣嶺上遷于此,因地呈船形,旁山似漿,建村于嶺下,故名“槳嶺下”,清福臨年間,改名蔣嶺腳。距鄉人民政府駐地11公里。52戶,140人,方姓居多。村域面積1.4平方公里。環村皆山,聚落處蔣嶺西南山麓。
【孫家山】相傳:孫氏先祖于明朝洪武年間遷入亭山東南坡山谷,以姓氏命名孫家山。清康熙年間,王先公遷此地,沿用舊名。距鄉人民政府駐地13公里。32戶,101人,王姓居多。村域面積1.8平方公里。聚落處亭山東南坡臺地。
【席草塢】相傳:先祖邵公自獅城遷于此,村頭山形呈象形,取名“象山莊”。當年因多種席草謀生,故名“席草塢”。距鄉人民政府駐地12公里。52戶,167人,邵姓居多。村域面積1.4平方公里。聚落處百子尖東南坡山谷中。
【樸樹塢】傳說:先祖遷蔣嶺山北麓建村,塢中有株大樸樹,故名樸樹塢。距鄉人民政府駐地12公里。48戶,147人,方姓居多。村域面積1.8平方公里。聚落處蔣嶺腳北麓磨刀坑山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