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村鎮基礎設施建設作為突破口,不斷提升群眾生活品位
在村鎮規劃中,鮑楊社區堅持從自身經濟發展水平出發,不搞大拆大建、過度建設,力創村莊整治的特色。根據社區發展總體規劃和城鄉一體化規劃,科學合理、高起點、高標準地做好具有自身特色的社區發展規劃,努力構建新格局。把診所、幼兒園進行合理規劃,建成“中心社區模式。
以改善農民生產生活環境為重點,多為農民群眾做實事
針對“老有所養”、“貧有所濟”、“學有所教”、“病有所醫”等問題,在新農村建設中進行了有益的探索。把農村特困戶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行列,努力使之應保盡保;加強并改善了農村醫療衛生條件,保證了農民“小病不出村,大病才住院”。生活基礎設施的不斷改善,農民群眾是主要受益人。
同時,著力改變農村臟亂差面貌,加強道路、水利等基本建設,完善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公共事業,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探索成功的模式,使廣大農村的面貌有了看得見的變化。
堅持以人為本,通過新農村建設調動群眾的積極性
始終把相信農民群眾、依靠農民群眾、發動農民群眾放在首位;讓農民的事情農民做主,農民的事情農民來辦,充分激發了農民群眾建設美好家園、珍惜勞動成果的熱情……在新農村建設中,鮑楊社區始終堅持以農民為主體,維護農民利益;同時,群眾對于新農村建設的生活期望,從早期的“走平坦路,喝干凈水,上衛生廁”,到近期的“水清、燈明、村凈、景美、民富”,農民群眾口號的變化已經傳遞出更多的追求。正是新農村建設的開展,給農民群眾帶來了實實在在、可以看到的實惠和更高的幸福指數。
見微可知著。百姓的生活變化像一塊平面鏡,真實而生動地反映出鮑楊社區最近幾年來,在生產發展、鄉風文明、生活富裕等方面突飛猛進的發展,農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空前的提高。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農民群眾的生活還會有質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