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高新區(濱江)由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與濱江區行政城區合二為一而成。杭州高新區始建于1990年,是國務院批準的首批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之一;濱江區設立于1996年12月,行政區劃面積72.2平方公里。2002年6月,兩區管理體制調整,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下轄3個街道,60個社區。2015年8月份,國務院批復同意杭州國家級高新區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是全國第10個自主創新示范區。2016年6月,科技部火炬中心將杭州高新區列入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計劃序列。
杭州高新區(濱江)始終堅持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建設科技新城,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與可持續發展”“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治理”“高質量發展與高素質隊伍”三對關系,深化“產業業態、城市形態、人才生態”三態融合,全力打造數字經濟和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雙引擎”,奮力推進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建設。2019年,實現全區生產總值1592.2億元,同比增長8.2%;財政總收入341.94億元,增長5.9%;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75.59億元,增長6.5%。2020年上半年,實現全區生產總值789.25億元,增長7.0%,增速居全市第一;財政總收入209.67億元;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303億元,增長14.5%,總量躍居全市第一;規上服務業實現營收1106億元,增長6.9%。
產業結構優。始終致力于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走出了一條主導產業突出、高新特色鮮明的產業發展之路,打造了網絡信息技術產業的全產業鏈,形成了千億級智慧經濟產業,具備了可以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競爭的優勢。涌現了阿里巴巴、吉利集團、網易(杭州)、新華三、海康威視、大華技術、宇視科技、正泰太陽能、浙江中控、聚光科技等一大批行業領軍企業,形成了電子商務、智慧互聯、智慧物聯、智慧醫療、智慧安防、智慧環保等一大批“互聯網+”的產業集群,電子商務、數字視頻監控、寬帶接入設備、集成電路設計產業、軟件產業、動漫制作的整體水平居國內領先,人工智能、集成電路設計、云計算、大數據、生命健康等前沿技術領域企業快速成長。2019年高新技術產業實現收入3692.5億元,增長15.6%。累計擁有上市公司51家,成為“浙江資本第一區”。
創新能力強。結合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中明確的10個發展方向,依托我區優勢產業精準發力,支持能代表國家參與國際競爭、能替代進口產品、填補國內技術空白的高新技術,努力搶占全球制高點。積極鼓勵支持企業加大研發創新投入,近年來全區R&D占GDP比例始終保持10%的高水平。創新創業生態不斷優化,全區擁有省級以上科技孵化器、眾創空間53個,其中國家級20個,居全省第一。北航杭州創新研究院正式運行,北航杭州研究生院開工建設。國家“芯火”雙創基地、“濱江聯合創新中心”5G實驗室正式啟用,華為鯤鵬創新中心、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國家技術轉移中心(杭州)等多個重量級創新平臺落地。2019年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05家(在冊1256家),列全省首位;全年專利申請量18330件,專利授權量10341件,首次突破萬件大關。
人才集聚快。堅持把人才工作放在經濟工作的最首要位置,順應人才成長規律,創造條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寬容失敗并甘愿為失敗承擔必要成本。堅持走“以人才帶項目、以項目引人才”的招商引智良性循環之路,為人才創新創業提供全方位支撐,讓人才在這里實現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水到渠成的創業。推出人才新政30條,實施新一輪“5050”計劃,2019年新引進各類人才3.13萬人,其中碩博士占比超過26%;新增海外高層次人才1426人,新增各類人才工程入選者45人,諾獎、海外院士3名;累計擁有“國千”102人、“省千”159人。全市率先實施外籍高層次人才申請永久居留工作。實施人才安居改革,實物配租和貨幣補貼同步推進。近年來,每年引進2-3萬大學生人才,從業人員已達39萬人,就業人員中大學本科以上學歷占比達50%。
城市形態新。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推進全域城市化、全域景區化建設,堅持以一流的環境吸引一流的人才、以一流的人才創辦一流的企業、以一流的企業反哺一流的城市,通過加快城市化進程和優質公共資源配置,不斷提升城市能級。堅持集約高效利用土地,將城市工業項目容積率放寬到3.0,并大力開發地下空間,造就了現代科技新城的城市形態。加快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彩虹快速路、西興互通立交、望江隧道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工程竣工投入使用,“最美跑道”成為網紅,江南大道改造提升工程主體施工建設。地鐵1、4號線順利運營,地鐵5、6、7號線順利推進。0保障世界短池游泳錦標賽和阿里20周年慶典活動,奧體中心“大蓮花”將作為2022年亞運會主會場。
體制機制活。始終堅持以政府自身改革激發全社會活力,把體制機制創新作為創造新優勢的最重要法寶。多年來,我們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用足用好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先行先試優勢,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為牽引,全面推進浙江省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建設和社會事業改革。推進知識產權服務“最多跑一次”,設立全國首個全門類知識產權綜合服務中心,獲批全省首個國家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發展示范區。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全省首批試點落實企業開辦全流程“一件事”一日辦結,全市率先啟用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3.0版并完成全市首個項目審批。創新工業綜合體模式,實現產業項目供地與供樓-并行,促進新制造企業集聚集約發展,首個工業綜合體項目已開工建設,總投資12億元。全國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試點、社區“一濱辦”改革、養老服務業改革等一批民生事業改革,進一步提升市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