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鄉位于安吉縣南端,東界余杭市、南鄰臨安市,西北與天荒坪接壤。行政區域總面積46.72平方公里,下轄7個行政村,43個村民小組,1649戶,6018人。境內山青水秀,環境宜人,因多山多川,故名山川.年平均氣溫14.7度,降水量1700毫米,水源充沛,竹類資源十分豐富,是竹鄉中的竹鄉.全鄉森林覆蓋率達88.8%,植被覆蓋率91.3%,空氣質量一級,地表水I級,被譽為竹鄉天然氧吧. 7個行政村中有2個村被省委、縣政府命名為省級全面小康示范村、省級文明村1個、市級文明村2個、縣級文明村4個。境內社會各項事業發展迅速,有線電視入戶率93%、戶電話裝機率94%、20公里縣、鄉公路全部實行黑色化、九年一貫制義務教育普及率100%。2004年,人均GDP值2.2萬元,農民人均收入6405元,同年6月被國家環保總局命名為首個“全國環境優美鄉”,為湖州市“文明鄉”、“筍竹鄉”。
效益農業取得新發展。堅持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大力引導,鼓勵和支持農民因地制宜發展高效農業,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一是啟動實施了農業發展“12345”工程;二是完成了“四個一工程”即:初步完成了以翠竹雞、三筍及高山茶為主的有機食品基地;三是以15萬畝毛竹現代科技園核心區為抓手,完成了萬畝毛竹高效綜合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和毛竹綜合開發省級科技項目一個,加大了萬畝冬鞭筍基地綜合開發力度;四是農業中介組織得以發展。規范組建了山川夕陽紅農家樂專業合作社,馬家弄筍竹專業合作社等2家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在組織農民、帶動生產、開拓市場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五是深入開展科技興農服務,以農技110、科技培訓、現場農技指導為載體,不斷加大科技支農力度,促進農民科技素質的不斷提高。
生態旅游呈現新生機。圍繞全縣旅游經濟蓬勃向上的發展大環境,結合本鄉實際,充分利用山川良好山水、生態資源,加大項目包裝力度,多方聯系、千方百計借力開發。一是以芙蓉谷景區、石佛寺現有的旅游景區為基,加強景點建設和三產配套服務;二是充分發揮境內現有資源,著力技打造生態特色、秀美山川休閑度假區、拓展健身基地、天然浴場、九畝高山人家等項目都已同客商經過洽談或正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三是依托“夕陽紅”農家樂品牌,大力發展“農家樂”產業,打響山川品牌,使上海、杭州、蘇州等大中城市游客能吃、住、游、娛在山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