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坪鄉位于元陽縣東南部,距離縣城南沙98公里,東連金平縣阿得博鄉,南接金平縣金河鎮、銅廠鄉,西靠金平縣營盤鄉,北鄰本縣小新街、逢春嶺鄉。地處東經103°00’至103°10’,北緯220°50’至220°59’之間。國土面積160.4平方公里。全鄉轄十八塘、大坪、太陽寨、蘆山、馬店、靛塘、小寨、三岔河、白石寨9個村民委員會、61個自然村,62個村民小組、78個合作社。
全鄉耕地面積17095畝,其中水田8204畝;旱地8891畝;承包面積17786畝;土地詳查面積128057.2畝。2002年全鄉總人El 20822人,其中農業人口20187人,占總人口的 96.9%,少數民族人口18313人,占總人口的87.95%人。少數民族人口中哈尼族9530人,占總人口的45.77%;瑤族4580人,占總人口的22%;苗族3655人,占總人口的17.55%;壯族319人,占總人口的1.53%。
大坪鄉地形北高南低,東西對應,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境內最高海拔2557米,最低海拔550米。年平均氣溫18℃,最高氣溫35吧,最低氣溫-5℃,年降雨量2100毫米。經濟與社會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全鄉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土地承包責任制,大力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2002年,全鄉國內生產總值達5262萬元,比改革開放以前的1978年增長17.7倍;地方財政收入50.2萬元;農村經濟總收3.2106萬元,比1978年增長20倍;農民人均純收入702元,比1978年增長12.8倍;城鄉儲蓄存款余額5571萬元,比1978年增長278.6倍;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827萬元。
2002年,全鄉農業總產值1448萬元,比改革開放前1978年的102.5萬元增長14倍;糧食總產量4946噸,農民人均有糧231千克;畜牧產值280萬元,增長87.5倍;肉類總產值410噸,食肉水平顯著提高。大坪鄉的工業以個體采礦、加工業為主。2002年,有個體采礦業19戶,個體加工企業置0戶,實現工業收人379萬元,比改革開放前1978年的11.9萬元增長32倍。
經過多年的調整,大坪鄉經濟發生了明顯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