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鎮位于縣境東南部,東與鎮雄縣杉樹鄉接壤,南與本縣奎香鄉、樹林鄉毗鄰、西與發達鄉、北與養山鄉接界;地處兩縣五鄉結合部,東西長、南北窄,南緩北壁,地貌復雜,山高坡陡 溝壑縱橫,最高海拔2698米(大黑山頂部),最低海拔1178米(花園石牌坊)海拔高差1520米,鄉人民政府所在地海子村四灣村民小組距縣城35 公里,海拔1380米。
海子鄉處于縣境南北氣候分界線以南,年平均氣溫16.5℃,最高月氣溫25.5℃。最冷月氣溫12℃,年平均降雨量980毫米,年平均日照對數1218小時,無霜期約265天,立體氣候明顯,高山低溫潮濕,河谷干燥帶風,春冬干旱,夏秋多雨,屬于熱帶與溫帶共存的季風立體氣候。全鄉國土面積196.04平方公里,轄9個村民委員會185個村民小組,居住著漢、彝、苗三種民族,到2005年底有7211戶30419人,其中農業人口占98.8%,總耕地面積29506畝,人均耕地0.97畝。
境內主產玉米、馬鈴薯、蕎麥、烤煙、魔芋、木漆、核桃、板栗、櫻桃、天麻等產業是全鄉農民現金收入的主要來源。轄區內源于清河村紅沙灣起有清河、耗子河、騎龍溝、泡桐溝、乃熊溝、中溝等8條大小河流,在海子村匯聚成較大水系微洱河,流域長69公里,密度為35.6公里/百平方公里,水利資源蘊藏量1.8萬千瓦,地表水總量1.76億立方米、地下儲量0.24億立方米,農業用水0.03億立方米,目前僅有兩個小型水輪泵發電站,裝機容量為570千瓦。
轄區交通便利,公路通車里程達157.8公里,已實現村村通,東與鎮雄杉樹溝通,西接縣城,北連養山鄉,東南至樹林鄉,“四橫一縱”交通網絡基本形成;電網覆蓋全鄉185個村民小組,人畜引水困難正逐年爭取解決。鄉境內巖層屬喀斯特地貌,蘊藏有豐富的礦藏資源,其中鉛、鋅、銅、鐵、煤等具有較高的開采價值,目前鄉境內無工業企業。
近年來,鄉黨委、政府以退耕還林、天保工程為主,認真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實施天然林保護10.5萬畝,荒山造林1.2萬畝,退耕還林500畝,森林覆蓋率為27.5%,林業資源豐富,盛產天麻、竹筍、竹蓀、刺老包。有園地191.3公頃,荒山14760畝,草地4000畝。新場村盤龍社有著名的盤龍古樹。數百年來,每逢農歷二月初二遠近百姓都要到這里來朝拜古樹,祈求一年風調雨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