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甸鎮位于武定縣城北部,地處武定縣腹地,轄區總面積306.26平方公里,距離縣城25公里,東與祿勸縣為鄰,南與獅山鎮接壤,西與高橋鎮、田心鄉相接,北與發窩鄉相鄰,分為壩區、山區和半山區,鎮境內最高海拔2887米,最低海拔1570米,97%為山區。年均降雨量800毫米,森林覆蓋率達67%,年平均氣溫13.9度,年均霜期達120天,屬典型的山區冷涼貧困地區。
【行政區劃】全鎮轄插甸、安德、古普、哪吐、增益、和尚莊、老木壩、康照、水城、上沾良、安拉、樂茂河12個村委會,127個自然村,142個村民小組。
【人口與民族】全鎮下轄12個行政村、142個村民小組,共有6872戶23944人,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61%。百人以上民族有漢族、彝族、傈僳族、苗族和哈尼族。12個村委會通電話、公路、自來水。
【自然資源】鎮內自然資源十分豐富,有銅、鐵、鈦等礦產,尤其以木紋石著名,經實地勘察僅在規劃區內可供開采的儲量就達2480余萬立方米。全鎮有林地36.6738萬畝,森林覆蓋率67% , 全鎮有大小水庫7個,小水池、小水窖913個,壩塘42個。
【經濟狀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67億元,增長8%;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18億元,招商引資1.66億元,向上爭取資金649萬元;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5535.89萬元,完成支出5140.3萬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6164.82元、增長3%;轄區內銀行年末各項存款3.46億元,較上年增加2140.15萬元、增幅6.58%;貸款余額1.3億元,較上年增加2141.30萬元,增幅19.6%。
【發展思路】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是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也是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完成后5年過渡期的最后一年。做好全年工作意義重大、使命光榮。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以及省州縣黨委工作要求,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大力推動鄉村振興,接續完善民生保障,打特色牌、走創新路,奮力譜寫“綠美有機·宜居插甸”新篇章。
【產業發展】產業基礎保持好態勢。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頒出全省第一本林下經濟經營收益權證,實現了資源向資本轉化的有益探索。大力發展林下特色產業,新增經濟林面積500畝,完成林下中藥材種植1398畝,林草產業總產值達2.59億元、增長20.38%。種植烤煙2510畝,實現烤煙收入1253.85萬元,戶均增收8.59萬元。純生態豬、放養肉牛、武定壯雞等養殖業穩中有升,肉牛存欄5694頭,生豬存欄21560頭,武定雞存欄80907羽,全年累計出欄各類牲畜22646頭。特色品牌激發新活力。擴展“壩區規模化,山區特色化”產業發展效能,持續鞏固“一村一品”品牌效應,中草藥、蘋果、茭白、青豌豆、食用菌、壯雞、黑山羊等串起的特色農業產業“珍珠鏈”不斷延伸,高原特色農業產業產值達1.73億元以上。投資1254萬元的插甸鎮蔬菜冷鏈倉儲物流集散中心建成投入使用,成功打造集中藥材、食用菌種植和加工、青儲飼料、玉米收購和加工、有機蔬菜種植倉儲為一體的農業產業園。投資377.17萬元的武定縣萬畝玉米種植示范園項目建成投產,投資360萬元的武定縣雞種源保護第二期基本完工,投資300萬元的插甸鎮有機蔬菜產業示范園、300萬元的插甸鎮苗嶺蘋果園基地、180.63萬元的插甸鎮大響水至大黑箐產業道路改擴建項目加快建設,產業發展設施配套逐步完善。全縣首家農民院士科技服務站落戶哪吐村,為特色農業產業發展提供精準服務。市場活力呈現新氣象。1名優秀青年創業代表榮獲第二屆“楚雄青年創業州長獎”、第一屆“武定青年創業縣長獎”。新增個體工商戶253戶、企業240戶,發放“貸免扶補”扶持創業貸款10戶200萬元,為小微企業發展注入強心劑。
【社會保障】保障底線持續兜牢。完善困難群眾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實施分層分類精準救助,發放城鄉低保金819人396.09萬元、特困供養金48人109.49萬元、臨時救助金122人21.18萬元,殘疾人兩項補貼569人57.19萬元,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費保障金5人7.43萬元,獎優免補601人50.94萬元,高齡老人補貼451人23.23萬元。走訪慰問退(現)役軍人及家屬452人次,發放慰問金4.62萬元,組織座談會26場次,發放重點優撫對象一次性喪葬補助9.42萬元。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投入129萬元實施鎮衛生院、2個村衛生室提升改造及設備更新提升項目,新開展DR檢測、動脈硬化檢測等特色診療服務8項,接診患者突破7.81萬人次、增長11.6%,家庭醫生簽約率、履約率均達100%,患者享受醫保統籌減免286.25萬,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統籌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積極爭取籌措資金605萬元實施武定縣特殊教育學校修繕改造、插甸學校維修改造、招銀愛心報告廳等9個項目,全面優化教育教學環境。發放“兩免一補”資金341.61萬元、“雨露計劃”補助資金76.1萬元、招商銀行助學金9萬元。武定縣特殊教育學校正式招生辦學,首批招生適齡殘疾兒童少年20名。公共服務提檔升級。深入推進政務服務“三化”建設,鎮村便民服務中心規范設置“綜合業務窗口”,165項事項實現一窗一章一次辦、一崗多能一人辦、線上線下一網辦。設立公共資源交易服務站,進一步規范農村公共資源交易行為。持續鞏固“5+10+N”鎮綜合行政執法隊規范化建設,開展占道經營、亂擺亂放、消防安全等檢查整治15起,查處違規建房1起,查辦各類行政案件2件、違反規定用火2起、涉林違法案件8起,收繳罰沒款2萬余元。
【社會治理】矛盾糾紛用心化解。深化黨建引領,構建鎮級網格1個、村級網格12個、組級網格142個、微網格851個,將治理末梢延伸到戶到人,以“微網格”實現“大治理”。用心用情做好信訪工作,接待群眾來訪25批33人次,受理信訪件57件,已答復辦結57件。按照預防為主、調解為先的原則,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各類矛盾糾紛28起。“數治插甸”持續發力。持續深化“數治插甸”掌上辦事服務平臺應用,接入政務服務事項8項,提供辦事流程查詢5項,社會治理功能3項,普法強基功能1個,辦件時限平均縮減65%,實現“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一戶一碼”數字門牌6442戶全覆蓋,實現矛盾糾紛排處、“一老一小”關愛、政務服務等事項“碼上辦”,通過“數治插甸”平臺辦理便民服務事項196項,打通了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米”。凝聚鎮村工作人員、省級社工站、志愿者隊伍等力量,實施“五小”工程,設置流動“小藥箱”8個,開辦老年幸福食堂6家,建成“嘉愛兒童之家”1個,推出“一老一小點單、數治平臺派單、服務隊伍送單、專項督導評單”的免窗口訂單式服務模式,累計提供“五小”服務1500人次,開展留守兒童、留守老人服務活動16場640人次,把“一老一小”關心關愛送到千家萬戶。消防治理亮點紛呈。積極探索“一隊一平臺”消防治理模式,依托鎮綜合應急救援隊,充分利用“數治插甸”掌上為民服務平臺“一戶一碼”一鍵上報,實現重點人群、重點領域、重點單位消防安全隱患閉環處理,以數字賦能應急救援。在12個村委會、長沖工業園區建設微型消防站17個,完善村義務消防隊建設,全年處置火情6次、應急救援警情4次,救助被困人員4人,社會救助救援15次。全省基層消防力量建設暨消防安全治本攻堅三年行動現場推進會在我鎮召開,“一站一隊”(政府專職消防隊和消防工作站)建設運行和黨建引領基層消防治理工作得到上級肯定并全省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