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海三圣宮三圣宮位于云南通海縣楊廣鎮小新村,距縣城6公里。三圣宮始建于元末,據清乾隆《重修三圣宮碑》載:“洪武初舊有寺宇”。歷經明清歷代重建重修,現為清初和清末的建筑。寺中保存下一堂(六扇)木雕槅門,出自清末滇南木雕藝術家高應美之手,槅子門中的構圖、布局、人物造型,刀法的巧運均達到了美輪美煥的境地,被省內外學者稱之為“海內第一木雕”。三圣宮布局為三進式兩院,由大殿、后東西兩廂、中殿、前東西兩廂、前殿(重檐)及前、中、后的六個躲間組成,外設圍墻并呈船形,墻外雙溪環繞而過。難怪木雕槅門中、高應美用竹葉湊成的一首詩寫道:“水繞樓船起圣宮,雙龍勢發脈豐隆。春山擁翠千年秀,不賴丹青點染工。”詩中充分地贊頌了三圣宮的風光景致。1993年,三圣宮
大新村林氏宗祠位于通海縣楊廣鎮大新村,年代為清。林氏宗祠斗拱雕刻工藝精湛,彩繪保存較好,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整體布局為一進三院,主要由大門、前殿、中殿、大殿、廂房等建筑組成,總占地面積1987.7平方米,建筑面積970.76平方米,現存建筑為清光緒二十二年所建。大殿為三開間單檐硬山頂建筑,設三踩雕花斗拱,廊間吊平頂彩繪;中殿為三開間單檐硬山頂建筑,設一踩斗拱;四個廂房為三開間硬山頂樓房;前殿為三開間重檐硬山頂樓房。林氏宗祠整體布局完整,是林氏子孫祭祀祖先的場所,斗拱花枋雕刻工藝精湛,彩繪保存較好,具有較高歷史、藝術、科學價值。2009年被確定為通海縣第二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22年10月,被公布為玉溪市第四批市級文物保
通海縣東華簡師革命活動紀念園位于通海縣楊廣鎮鳳山,年代為1947年。2023年12月,被認定為玉溪市第一批市級革命遺址。
小新村朱氏宗祠位于通海縣楊廣鎮,年代為清。2018年11月,被公布為玉溪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興義遺址位于通海縣楊廣鎮,年代為新石器時代晚期至青銅時代。2018年11月,被公布為玉溪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楊廣法明寺位于通海縣楊廣鎮所在的鳳山之上,座西向東,由大殿、中殿、兩廂,大門組成,占地1231平方米。大殿為三開間硬山頂建筑。法明寺于2003年公布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據寺中現存清·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修建法明寺碑記》載:“粵稽(查閱)古碑志,寺創自元朝,迄今四百余載。”該寺自元朝至清·道光以前都是作為佛教的活動場所,到了清·光緒年間,因受義和團的影響,楊廣一些老百姓將其作為“神壇”使用。建國后作為學校使用至今。法明寺的中殿原始地保存了元代的建筑風貌,雖歷經數百年的滄桑,中殿的全部結構仍保存了始建時的古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