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蒙蒙古族鄉位于杞麓湖西岸的杞麓山腳,是云南省唯一的蒙古族聚居鄉,素有“歌舞之鄉”、“甜瓜之鄉”、“建筑之鄉”的美譽。于1988年建鄉,轄區面積4.77平方公里。鄉政府駐地白閣村,距縣城12公里,距省會昆明125公里,海拔1800米,年平均氣溫15.6℃,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鄉轄白閣中村、下村、桃家嘴三個行政村,共5800余人,其中蒙古族占總人口的96%以上。全鄉耕地面積3524畝,人均占有耕地0.61畝,以種植蔬菜、甜瓜、葡萄、烤煙為主。
興蒙蒙古族是1253年元世祖忽必烈率軍南征后落籍云南的蒙古官兵后裔。760多年來,這個馬背民族的后裔群體,在通海杞麓湖上撐船捕魚,圍湖墾田,歷經了從牧民到漁民再到農民的歷史變遷,但仍傳承并發揚著蒙古族的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在與其他各民族的交流與融合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民風民俗。其“喀卓”語言、“三疊水”服飾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蒙家婚禮”、“祭祖節”、“蒙族歌舞”、“三杯杯酒”、“太極鱔魚”、“烤鴨”、“烤肉”等傳統風俗和特色飲食已被外界熟知和稱道。
興蒙蒙古族在始終保持著勤勞、勇敢、誠實、善良、好客的民族傳統的同時,融入時代發展的潮流,在與其他各民族的交往和交流中,增進了民族團結,促進了自身發展。近年來,全鄉圍繞“農業穩民、生態立鄉、特色興鄉、文化促鄉”的發展戰略,全力強基礎、調結構、保生態、惠民生、促穩定,以“設施農業、民營經濟、民族文化旅游”為產業化發展重點,經濟社會平穩發展。甜瓜、葡萄種植已成為了農民增收的主要來源;以特色餐飲服務業為主的民營經濟取得了較快的發展,促進了群眾致富、財政增收,樹立了民族對外的商業品牌;逐步啟動開發的民族文化生態旅游,通過傳統村落和特色民居民族文化核心體驗區、鳳山南方高原蒙古族文化主題公園、農田高端綠色觀光農業區、玉通公路南側現代商業區的建設以及節慶活動開展相結合,將興蒙鄉打造成南方蒙古族少數民族特色小鎮,為全鄉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