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寅街鎮地處彌渡縣中南部,集壩區、山區、半山區為一體,東與祥云縣毗鄰,南與苴力鎮和密祉鄉接壤,西連巍山縣,北接彌城鎮,鎮政府所在地寅街距縣城10公里,2000年撤鄉設鎮,毗雄河和毗雌河交匯于境內,國道214線貫穿全境。現轄11個村民委員會,75個自然村,170個村民小組,全鎮總面積207.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6383畝,農業人口人均占有耕地面積0.59畝,有總人口46676人,人口密度225人/平方公里,居住有漢、彝、白三個主要民族。
寅街鎮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平均氣溫為16.2℃,海拔1659米,年降雨量750毫米,常年主導風向西南風,年平均風速為2.4米/秒。氣候溫和,土地肥沃,水量充足,適宜各類農作物生長,是彌渡縣有名的噸糧田,也是滇中現代化農業示范區。2005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28383.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59元,財政總收入239萬元,糧食總產17307噸,農民人均占有糧食370公斤。寅街鎮黨委、政府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在穩步推進烤煙、亞麻、乳業、蠶桑、無公害蔬菜五大支柱產業培植的同時,狠抓地方經濟發展,開拓市場,培育地方財源,發展地方財力,全鎮現有私營企業8戶,個體工商戶877戶,從業人員3180人,2005年鄉鎮企業營業總收入28880萬元。社會安定,人民安居樂業,經濟社會協調、持續、快速發展。
寅街鎮境內礦藏資源豐富,有鉬、銅、硅和取之不盡的石灰石、石英石、石膏、高嶺土,還有無窮豐富的西山煤碳資源。有大量可供燒磚制瓦的壤土及機制紅磚的頁巖和優質河沙、山沙等建筑材料。彌渡縣龐威水泥廠建在寅街鎮觀音山村轄區內,東山建有30多個采石場,100多個石灰窯以及20多個石灰粉、石灰膏加工廠,源源不斷地向縣內及周邊縣市提供建筑材料。
寅街鎮地靈人杰、人才輩出,早在清代就涌現了龔渤、龔亮、龔錫鼎、師向忠、師范、師道南、李菊村等一大批文化名人,他們“生有文章驚宇內”。彌渡“文獻名邦”的美稱,有著他們不可磨滅的功勛。今天,在這片文明古老的土地上,寅街鎮黨委和政府帶領全鎮人民邁出了新的步伐。全鎮水利道路交通網絡四通八達,轄區內建有小Ⅰ型后海水庫,庫容量413萬立方米,中型栗樹營水庫,庫容量1760.37萬立方米,實現村村通公路,村村通電,閉路電視信號覆蓋率達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