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巖(讀“!保┦谴稣Z地名“賀巖”的譯寫,“賀”為“頭”,“巖”是“男子老大”,傣族稱佤族為老大,“賀巖”是佤族老大哥住的山頭的意思。位于縣境西北部,鄉政府駐地富巖,距縣城34公里。全鄉轄5個村2個廠,103個組隊,3391戶12719人,其中佤族占72%,拉祜族占23.7%。全鄉地勢東高西低,山高谷深,最高點為與南雅鄉分界的大黑山頂峰,海拔2239米;最低點為格浪愛河匯入南卡江處,海拔853米。年均氣溫,17.3℃,年均降水量2012毫米,年均日照1900小時,為全縣雨量最多的地區,熱區資源優勢突出,適宜發展熱帶經濟作物。經濟屬農業類型,除稻谷外,主要農產品有玉米、小麥、雜糧、油菜、芝麻、茶葉等。富巖雜糧產量歷來居全縣首位,也是全縣小麥、玉米、芝麻、油菜主要產地之一。境內有秀麗的自然風光和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有保存完好的大黑山原始森林和中國第一樹—佤山古榕以及英溝瀑布,等嘎拉神石、金馬鹿腳印等景點。
實行改革開放和扶貧攻堅及西部大開發以來,富巖鄉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歷屆鄉黨委、政府團結一致,齊心協力,抓住機遇,狠抓落實,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呈現出邊疆鞏固、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的良好局面。如今,村組通路率100%,通電率94%,通水率85%。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大為改觀,產業開發初具規模,天然橡膠種植面積30000余畝,高山上臺茶園已發展到6100畝,預計到2010年實現萬畝茶園。甘蔗、脫毒香蕉、林產業開發也有了長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