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興鎮位于祿豐縣東北部的羅次壩子,鎮政府駐地大豬街,距縣城祿豐51公里,距州府楚雄136公里,距省城昆明100公里。東部與昆明市富民縣接壤,北與武定縣為鄰,南部和西部分別與縣內的碧城鎮與和平鎮接壤。
【行政區劃】全鎮轄西村、大箐、大豬街、果園、革里、馬鞍、銀沙、清水河、左所、彰保、白沙、古城12個行政村、148個村民小組。轄區內有昆明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羅次鐵礦、云南省第二強制隔離戒毒所祿豐分所(大平壩農場)和省交通廳公路三處傷殘職工基地3個省屬單位。
【人口民族】全鎮轄區內有8881戶,總人口為36115人。全鎮有苗族、彝族、傈僳族、白族、哈尼族、壯族、傣族、回族、拉祜族、佤族、普米族等11個少數民族。彝族主要分布在革里、馬鞍、大豬街部分村組;苗族主要分布在大箐、西村、大豬街、左所、清水河、彰保、馬鞍村委會的部分村組;傈僳族主要分布在馬鞍村委會;其他民族主要集中在大平壩農場和羅次鐵礦。
【自然概貌】地勢呈東北高、西南低。總面積231平方公里。最高海拔為東部范家山2506米,最低海拔為彰保村工農兵大橋1760米,全鎮平均海拔2133米,鎮政府所在地豬街海拔1810米。年平均日照2246小時,年平均氣溫15.4℃。年降雨量770-1125毫米,5-10月份降雨量占89.60%。平均霜期40天。
【景點遺址】主要有大躍進水庫景區、葫蘆河水庫景區、大箐溶洞等。黑城遺址:黑城即今仁興鎮古城村委會西北部的“水城”。水城周長967.5米,城內面積為37310平方米,開有東、南、北三門,四周有護城河,河中常年有水,故稱“水城”,城內有東西南北四條街道,城墻四角上有箭樓,西城上有一較大的建筑,是當年烏蠻羅部的政權機構所在地,這是距今兩千年多前羅次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三家村瓷窯址:在仁興鎮銀沙村委會三家村,1986年9月調查發現,該村歷史上有6條瓷窯專門燒制大件的缸、罐、盆等青釉瓷器。在各個瓷窯遺址四周均有200~300平方米的瓷片文化層分布。釉色有綠、黃、黑3種。今存完好瓷窯一座。窯址年代與白龍井瓷窯同,上限可達元代,連續明清至今。未發掘,2003年公布為縣文物保護單位。白龍井瓷窯址:在仁興鎮銀沙村委會白龍井村西北兩面。據1986年9月在該地調查,發現有瓷窯址8座,分布在村西北兩面斜坡上,遺址清晰可見,各窯址四周均有200~300平方米,厚約2~4米的瓷片文化層分布。窯址年代上限可達元代,連續明清至今。未發掘,2003年公布為縣文物保護單位。
【資源情況】仁興鎮有耕地面積34405畝,其中:水田19870畝,占57.75%;旱地14535畝,占42.25%。土壤多為紅壤砂土,肥力條件較好。水利資源豐富,水利化程度較高,現有小(一)型水庫3件、。ǘ┬退畮18件,小壩塘42件,總蓄水庫容1425.7萬立方米,全鎮水利化程度達89%。有自來水廠1個,日供水能力為6000立方米。鎮境內的礦產資源較為豐富,其中銅、鐵、鈦、煤等礦產資源。全鎮有山林面積20.30萬畝,森林覆蓋率64%,活立木蓄積46.96萬立方米。鄉土樹種有松、柏、樟、茶、楝等86種。仁興鎮政府所在地規劃面積1.78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0.52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