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波洛村委員會
紅波洛村委會是浪堤較為落后貧窮的村委會之一。在鄉境東部,國土面積8平方公里,與樂育鄉大新寨隔河相望,轄5個自然村5個村民小組,548戶,2459人,其中男人1271人,哈尼族占65.5%,彝族為34.5%,1976年由浪堤大隊分設出紅波洛大隊,1984年改設鄉政府,1988年2月改設村公所,2000年11月改設村委會。地處浪堤梁子中部東坡,罕龍河中游西岸,海拔950—1835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溫和,土地肥沃,雨量充沛,農業條件優越,主產水稻,包谷、小麥、高梁、花生、畜牧業以豬牛羊為主,礦藏有高嶺土、鐵等;離鄉政府駐地2.3公里,通公路但不便,條件極差,晴通雨阻。全村生態環境差,水土流失嚴重,經常出現大面積山體滑坡,危急到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因人口多土地少,全村耕地面積為1448畝,其中水田877畝,旱地571畝,人均耕地只有0.58畝。近幾年來,鄉委、政府十分重視和引導紅波人民走脫貧致富的路子,著力抓好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勞動生產條件,在鞏固糧食生產的同時,加大科技扶貧力度,抓好產業結構調整,部分農民走上了脫貧致富之路,但多數紅波洛人民土地少,條件差出現返貧現象,2002年國民生產總值達548萬元,其中農村經濟總收入340萬元,其中工業產值和勞務輸出收入20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80元;全年糧豆播種面積1990畝,總產量579噸,農民人均口糧204公斤。紅波洛村建有一所完小,三個校點,在校生500人,其中女生227人,入學率87.5%,鞏固率80%,有衛生室,2名村醫生。紅波洛人民在上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人民嘗到黨的富民政策溫暖,但以小康目標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
紅波絡境內土地肥沃,雨量充沛,農業條件十分優越,但由于歷史原因,地理環境和自然條件等因素的制約,社會發育程度相當低下,經濟文化落后,沒有像樣的特色產業,但鄉委政府的正確引導下,當地群眾充分利用現有的土地資源,以市場為導向,效益為目的,用科學技術為動力,大力調整產業結構,根據市場的需求,認真做好田間地頭的文章,在抓好糧食生產的同時,發放小額信貸,發展稻田養魚、田間養雞、養鴨、養鵝,2002年全村田間地頭養殖業已發展到250多戶,全村僅靠這項養殖業收入就達65萬元。
紅波洛是一片洋溢著生機的熱土,綠色的田野風光和美麗的哈尼梯田展觀在你眼前。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深入實施,浪堤作甫大溝項目列項建設,我們決心搶住機遇,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充分利用本地優勢,開發和培育新興產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以沼氣為主的“七小”建設將繼續實施下去,自力更生,治理好山體滑坡,保障生命財產的安全,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