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初年及以前為哀牢國。
西漢元封二年(前109)設不韋縣。
東漢永平十年(67)割益州郡不韋;永平十二年(69)哀牢歸漢。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仍設永昌郡,屬寧州。
開元二十六年(738)南詔建國,寶應元年(762)南詔國統一瀾滄江西部地區,設永昌節度。
元憲宗五年(1253)設永昌三千戶所;至元十一年(1274),改永昌三千戶所為永昌州。
至元十五年(1278)升為永昌府;至元二十二年(1285)設大理金齒等處宣撫司,治所永昌府。
明朝時期,洪武十五年(1382)設永昌府;明嘉靖元年(1522)裁撤金齒軍民指揮使司和騰沖軍民指揮使司合設永昌軍民府。
乾隆十三年(1765)改為永昌府。
民國時期,1913年裁撤永昌府改設迤西道,同年更名滇西道,次年更名騰越道;1928年裁撤騰越道改設第一殖邊督辦公署,1939年裁撤第一殖邊督辦公署改設騰龍邊區行政監督公署;新中國成立后,1949年12月28日成立保山區人民行政專員公署,保山專區設立;1956年4月保山專區撤銷并入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1963年8月25日保山專區恢復建置;1969年1月28日德宏州撤銷并入保山專區;1971年1月保山專區更名保山地區,同年11月德宏州恢復建置;1983年9月9日保山專區駐地保山縣撤銷設立縣級保山市;2000年12月30日保山地區撤銷設立地級保山市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