闊什薩特瑪鄉漢語意為“一對草房子”,1951年為第二區巴格艾日克公社荒地,1958年從其他公社抽勞動力挖渠引水,開荒種地,在此成立第四人民公社,1967年7月,第四人民公社更名東風人民公社,1980年更名闊什薩特瑪人民公社,1984年兩次更名為闊什薩特瑪鄉至今。闊什薩特瑪鄉位于縣城以北25公里處,東與阿克提坎墩鄉交界,西與托乎拉克鄉為鄰,南與巴格艾日克鄉接壤,北與塔提讓鄉相連。全鄉總面積 119平方公里。闊什薩特瑪鄉轄有4個行政村(闊什薩特瑪村、蘇尕克布拉克村、阿勒瑪鐵熱木村、托蓋蘇拉克村)一個牧民定居點、兩個博湖移民安置點和三個農業綜合開發農場(新泰農場、綠茵農場、泰昌農場、)總人口2630人,有勞動力885人,主要以維、漢、回等三個民族組成。其中少數民族2183人,少數民族人口占全鄉總人口的83%。
2003年全鄉農作物播種面積為15152畝,較上年減少331畝(復播面積較上年度減少了689畝),小麥總產560噸,單產373公斤,棉花總產1455噸,單產129.2公斤,比去年增加1.4公斤,增長1.1%。2003年我鄉生產總值25460525元與2002年同期的15325071元相比增長46.88%,人均收入4612元,較上年增加1342元。
一是加快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發展的步伐,大力發展牛羊育肥業,適當發展肉驢產業;阿勒瑪鐵熱木村為繁殖和育肥羊的重點村,并適當發展養牛業;托蓋蘇拉克村為發展肉驢產業的重點村,該村草場面積大,長期以來又形成了很好的養驢和育肥驢的基礎,完全適合肉驢養殖產業的發展;二是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水面優勢資源,加大水面養殖開發力度,形成良性循環;蘇尕克布拉克村為發展水面養殖的重點村。鄉境內有眾多的天然湖面,群眾習慣喂養鴨、鵝和魚等水產品,經驗較為豐富,發展水面養殖很有潛力;努力實現""千只鵝、萬只鴨和人均兩畝養殖水面""的發展目標。三是依托紅棗,花期長,蜜源豐富的優勢,發展養蜂專業戶,建設養蜂基地,培育蜂蜜產業。兩個博湖移民點的多數家庭熟悉養蜂技術,形成了養蜂專業村。
科技興鄉,教育為本,我鄉高度重視科技教育和培養科技人才,鼓勵科技攻關,提高科技應用水平,抓好科普工作,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進素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