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壘哈薩克自治縣東城鎮,地處天山北麓丘陵地帶,鎮政府所在地距縣城西偏南20公里處,東與照壁山鄉相連,西與西吉爾鎮為鄰,南至天山深處與鄯善搭界,北與奇臺縣老奇臺鎮接壤,地勢南高北低,由南至北分為山地、丘陵、戈壁三部分,平均海拔1240米,總面積576平方公里。全鎮轄7個村民委員會,在漢、哈、維、回、塔塔爾等7個民族,共有人口3780戶,14264人;全鎮擁有耕地面積10.15萬畝(其中水澆地1.6萬畝),人均耕地7.0畝;草場面積97.3萬畝(其中牧區77.49萬畝),是木壘縣最大的農牧業鄉鎮,也是改革開放大潮中崛起的鄉鎮。
歷史悠久的東城鎮地大物博、資源富集,開發前景廣闊。有廣袤的夏牧場,風景優美的馬圈灣旅游景點,著名的四道溝原始文化遺址;有豐富的地下煤礦資源,10畝肥沃的可耕地。
近年來,東城鎮黨委、政府一班人艱苦奮斗,拼搏奮進,帶領全鎮一萬四千多各族人民,以-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全面貫徹黨的-精神以及區、州縣經濟工作會議、農業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積極調整優化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加快發展特色產業,千方百計增加農牧民收入,進一步改善人善人民生活,促進鎮區經濟和社會全面發展。2000年,東城鄉撤鄉建鎮,現已完成小城鎮建設的總體規劃,農村剩余勞動力大量涌入城鎮,帶動了二、三產業的迅速發展,小城鎮已初具規模。目前,東城鎮已建起約萬畝的咬牙溝綠色土雞養殖基地,綠色土雞已得到了縣內外市民的認可,市場銷售旺盛;建立起了東城口村生豬銷售集散地,沈家溝村牛羊育肥基地,雞心梁牛羊養殖專業村,積極與鄯善和烏市客商聯系,拓展市場;建起了全縣最大的阿魏菇生產基地,年產鮮菇700余噸,產值700萬元,鎮域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社會穩定,民族團結。2002年,年末存欄牲畜878358頭,全鎮經濟總收入5464萬元,其中牧業收入2250萬元,農業收入1934萬元,二、三產業收入1133萬元,農牧民人均收入2488元。
步入新世紀,該鎮黨委領導班子決心帶領東城鎮各族人民銳意改革,搶抓機遇,開拓進取,積極實踐“-”,把東城鎮建成具有西部特色的現代化小城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