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诱惑av_古典武侠第一页久久777_蜜桃一区二区三区_色悠悠久久_久久天堂_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山東省 > 聊城市旅游

聊城市文物古跡介紹

王宗湯遺址
  王宗湯遺址位于東阿縣銅城鎮王宗湯村東南1500米,遺址暴露面積約2500平方米,灰沙土質,距地表以下0.5米有文化層堆積。采集標本有龍山文化的泥質灰陶罐、磨光黑陶、鼎足、商周陶片、漢罐,紋飾除素面外有繩紋、弦紋等。遺址西部暴露有漢代石槨墓,該遺址為龍山文化至漢代時期文化遺址。傳為倉頡墓。倉頡,是黃帝的史官。他集中民眾的智慧,從“鳥跡”、“蟲紋”受到啟發,創造了文字,結束了結繩刻木記事的愚昧時代,開辟了中華民族人類進化史上的新紀元。倉頡墓據清道光九年本《東阿縣志》載:“在城北三十里(城:指平陰縣東阿鎮)。”墓前有祠,久圮。據調查發現,該地原有“倉頡墓”與“倉圣祠”(又稱“倉王寺”),另有古碑三幢。祠毀于抗日戰爭時期,墓毀于70年代,古碑下落不明。所存遺跡遺物有:“倉圣橋”一座。幾件原“倉圣祠”……[詳細]
袁樓黨支部紀念地
  袁樓黨支部紀念地位于茌平縣博平鎮袁樓村,年代為現代,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袁樓黨支部成立于1927年8月,是茌平縣歷史上第一個黨支部,在整個魯西地區革命斗爭史上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為牢記歷史,緬懷先烈,博平鎮黨委決定在袁樓村修建“袁樓黨史紀念館”。紀念館于2008年6月26日開始籌建,2009年7月1日落成開館,原中共山東省委書記蘇毅然題寫了館名。主體展館坐南朝北,南北長50米、東西寬60米,共占地3000平方米。紀念館主體為5間平房的展室,墻體下部和基座為青磚襯砌、上部為乳白色,門、窗、立柱、牌匾均為紅色,頂部為飛檐齊脊青瓦,造型莊重肅穆,彰顯革命主題。西側是現村兩委辦公場所和原支部舊址。紀念館內共陳列圖片、文字資料100余幅,珍貴的歷史文物80余件。作為聊城紅色旅游精品線路上……[詳細]
63、冉子墓
冉子墓
  冉子墓位于冠縣縣城西北9公里高王段村東。冉子名雍,字仲弓,春秋魯國人,是孔子優秀弟子中著名的“十二哲”之一。東漢大儒鄭玄認為:“孔子既沒,仲弓之徒追論夫子之言,謂之《論語》”。可見,冉子是儒家經典《論語》的主要輯錄人。歷代王朝均尊崇冉子的德行與學識,而加以追封:唐贈薛侯,宋贈下丕公,后又贈薛公。據傳,冉子講學來冠縣,不幸病故。按古人“葬不擇地”的習慣,遂葬于冠縣。至今,冉子墓附近尚有添病(今田平)、亡斷(今王段)、孝子哭(今未改)等村名,證明著這段史實。冉子祠始建年代已無法考查,但在晉代著名的地理著作《水經》中就已有明確記載,可見年代之久遠。清代最后一次重修之后的冉子墓,高丈余,上面芳草萋萋,墓前的祠堂,寬三間,灰瓦紅墻,飛檐高挑,正中供妙手巧塑的冉子像,栩栩如生。院內松柏森森,碑碣林立,門……[詳細]
琉璃寺戰斗紀念館
  琉璃寺鎮戰斗紀念館原為始建于1946年的徐廟烈士陵園,陵園坐北朝南,南北長100米 ,東西寬85米 ,占地約12畝3分。主要由紀念堂、墓地和碑亭組成。陵園院內東部為烈士墓地,墓地南北長39.6米 ,東西寬29米 ,在墓地上東西排列著8排烈士墳墓,墓與墓之間行距6米 ,間距4米,均為土坑豎穴墓。在墓地北側約30米處,是烈士紀念堂。面闊五間,長17.6米 ,寬6.94米 。紀念堂內陳列著英雄的光輝事跡和人民群眾紀念先烈的圖片。墓地南15米 處為碑樓,碑樓南北長2.45米 ,東西寬2.42米 ,高約3.80米。碑樓為青磚砌筑,攢尖頂,四周有門,綠琉璃瓦覆面。碑樓內立有1946年當時茌平縣長徐漢三、區長張光的題字。琉璃寺烈士陵園是我國人民團結抗日的象征之一,也是后人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琉璃寺……[詳細]
西寺烈士陵園
  西寺烈士陵園位于莘縣王奉鎮西寺村。陵園坐北朝南,占地18畝,陵園主體建筑包括正門、兩座紀念堂、廣場、紀念碑和圓拱形的陵墓;園內通道兩側由烈士墓組成,其中日本投誠士兵原廣見的墓碑,上 書“國際友人原廣”七個大字。墓旁四周有松柏圍繞,莊嚴肅穆。紀念堂建造在正門兩旁,形成遙相呼應之勢,建筑面積300平方米,為廳堂式混合建筑,門口上懸“西寺抗日烈士紀念館”牌匾。里面陳列著烈士的事跡、遺物等。革命烈士紀念碑坐落在陵園的中央,上刻“革命烈士紀念碑”7個大字,金光閃耀。王奉處于冀魯兩省交界處,抗日戰爭時期是朝北抗日根據地的縱深地區,地形復雜,葦多林密。加之黨的工作基礎雄厚,成為魯西北和冀南的抗日指揮中心。這里建有炸彈所、后方醫院、被服廠、造紙廠、印刷廠、鞋廠、糧站、銀行、肥皂廠等,各種軍需物資源源不斷地運……[詳細]
張本家族墓
  張本家族墓地位于山東東阿縣銅城鎮王宗湯村西200米處,年代為明。 2013年,張本家族墓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張本(1366-1431),字致中,東阿縣張大人集村人。明洪武年間,自國子生授江都知縣。燕王朱棣南下靖難,張本開城迎降,升揚州知府,繼為江西布政司右參政。永樂四年(1406)召工布左侍郎。永樂七年(1409)為刑部右侍郎。任宗繼位,拜南京兵部尚書,兼理掌督察院。宣德四年(1429)兼太子賓客。張本一生為官清正,時號窮張。張本死后,葬于祖塋。現墓前尚存龜馱墓碑一幢,石坊一座,石翁仲、石虎、石羊、石望柱各一對,墓道森然,排列有序。該墓0土墓志一盒。墓志為漢白玉石質,正方形,長寬各為0.58米,厚0.08米。志蓋篆書,銘文陰刻,正書。明榮祿大夫少傅兵部尚書兼華……[詳細]
東武陽故城
  東武陽故城位于十八里鋪西段屯村西北,又稱西段屯遺址,現為聊城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城址為高臺地,高約1.5米,四周為平地,面積約12000平方米。從暴露遺跡看,文化堆積深達1米左右,有散布的灰溝坑。據部分志書記載和史料考證,這里就是漢代的東武陽城。《中國古代地名大詞典》載:東武陽因縣居武水之陽而得名,后漢初平二年,袁紹為表獎曹操封其為東郡太守,治所即東武陽。后來臧洪又為東郡太守,治所也在東武陽。東武陽后魏時改名牙陽縣,唐代名朝城。《地理志》曰:漯水出東武陽,今漯水上承河水于武陽縣東南,西北經武陽新城東,曹操為東郡所治也。引水自東門石竇,北注于堂池,池南故基尚存。中城內,有一石臺。大城西門名冰井門,門內曲中,冰井猶存。門外有故臺,號武陽臺,幣臺亦有隅雉遺跡。水自城東北,經東武陽縣故城南。應劭曰:……[詳細]
68、梁鄉閘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梁鄉閘
  梁鄉閘位于聊城市東昌府區梁水鎮鎮梁閘村東5米,京杭運河老河道上,2006年被公布為第六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于1411年(明•永樂九年),閘跨南北向河道,閘南北長約40米,東西寬約20米,閘西側、東北側為現代民宅,主要由兩側石砌燕翅及閘口構成。燕翅系長方形青石材砌成,現存十余層高,兩翼向外延伸,上部砌石保存較好,兩側路面上仍可見砌石基體,向西延伸約32米,閘口由兩側的燕翅圍攏而成,為水流、船只通道,長約5、寬約7.5米,中部原為閘門所在,兩側還有寬約30厘米、深約6厘米的閘門槽。燕翅砌石外側為堆筑土。建國后,1951年重新治理張秋鎮至臨清河段,維修梁鄉閘。梁鄉閘為當時運河上的重要水利設施,其設計精巧,施工精細,是研究運河漕運歷史及水利工程發展的重要實物資料。它不僅是當年漕運……[詳細]
阿城故城址
  東阿古城遺址又稱阿城故城址位于陽谷縣阿城鎮西北隅王莊村西南。東阿古城遺址春秋時屬齊,稱柯邑,又稱阿邑,歷史上齊國晏子曾于此地任阿宰。秦改東阿,設置東阿縣,此城為治所。北魏時,東阿縣址東遷,此城漸為黃水淤廢,今存殘垣。東阿古城遺址東西長2000米,南北寬1500米,仰韶、龍山、漢代文化層厚約2.5米,多次有陶、銅、鐵等古器物出土。城的東南角和北城墻段保存較好,其他城墻也略高于現周圍地表。東南角城墻(當地人又稱南墻)保存長達250米,寬近30米,地表以上高14米,地表以下2米多,較完整地表現了城東南角轉角情況。斷面上反映著城墻結構,以主體墻和后期修補組成。主體墻為板筑棍夯,夯層平整,夯層厚6~10厘米不等。上面建有一座“陽谷縣阿城鎮革命烈士紀念碑亭”和“李皖民烈士墓”。在其北約2公里,還有兩段殘……[詳細]
聊城海源閣
  海源閣位于山東聊城光岳樓南萬壽觀街路北楊氏宅院內,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私人藏書樓之一。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進士楊以增所建。歷經四代人悉心相守,總計藏書四千余種,二十二萬余卷,其中宋元珍本逾萬卷。凝聚著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四經四史齋”、“瑯環之府、群玉之山”.....眾多學界泰斗,給予中國藏書史上久負盛名的海源閣高度評價。海源閣與江蘇常熟縣瞿紹基的“鐵琴銅劍樓”,浙江吳興縣陸心源的“皕宋樓”,浙江杭州丁申、丁丙的“八千卷樓”合稱清代四大藏書樓。其中以瞿楊兩家所收藏的宋元刻本和抄本書為最多,因之又有“南瞿北楊”的美稱,深為海內外學者所仰慕。海源閣藏書樓為單檐硬山脊南向樓房,面闊三間,上下兩層,下為楊氏家祠,供楊氏先人牌位,上為宋元珍本及手抄本等秘籍收藏處。藏書樓前有一長條……[詳細]
陽谷關帝廟
  位于張秋鎮南街,東距古運河約70米,由山東、陜西兩省商人集資合建。現存建筑主要有正殿、配殿、戲樓、山門等,整體為歇山式斗拱建筑。會館現南北長32米,東西寬40米,占地總面積約1280平方米。山門為三開間,后與戲樓連為一體。在山門門洞上嵌有一石質匾額,長2.0米,寬0.6米,邊飾線雕飛龍花卉,中書“乾坤正氣”四個大字,落款為“康熙癸酉(1693年)孟秋榖旦,山東陜西商人同創建”。戲樓也為三開間,座南面北,右有磚砌樓梯可拾級而上。戲樓東西長9.8米,進深八米,由前臺和后臺組成。臺高1.9米,下有甬道與山門相通直達院內。甬道寬2.45米,高1.8米。會館正殿原為關帝殿,前為獻殿,后為復殿,并供有關帝塑像在里面,三開間,東西寬10.3米,進深10.5米。配殿位于正殿兩側,均為三間,東西寬7.35米,……[詳細]
張秋運河古鎮
  張秋運河古鎮位于陽谷縣城東20公里,現為聊城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張秋運河古鎮,五代時稱張秋口,金元曾一度改稱景德鎮。元代開會通河穿鎮而過,并在鎮內設立都水分監衙門,張秋于是成為運河上一重鎮。明代劉大夏治河張秋,又一度改稱安平鎮。明末清初的顧炎武曾將張秋鎮和顏神鎮(今博山)、景芝鎮并稱山東三鎮。張秋鎮城幾經修建,頗具規模。由于運河從中通過,分為東西二城,有城墻環繞,環城有護城河。至清代鎮城有九門,鎮內有七十二條街八十二胡同,街道多以經營貨物命名,如米市街、柴市街等,也有以建筑物得名的,如城隍廟街、文廟街等。由此可見張秋昔日繁華之一斑。鎮內建有文廟及書院、書局,有寺廟觀祠數十處,并有戊己山、掛劍臺、黑龍潭、任風子墓等名勝古跡。張秋有著豐富的旅游資源,因此論及運河沿岸風光,流傳著“南有蘇杭,北有……[詳細]
凈覺古寺
  在距位山西北不遠處有一個村莊叫皋上,在皋上村東頭有一座遠近聞名的古剎——凈覺寺。凈覺古寺始建于北宋大觀三年(1109),明正統六年(1441年)寺僧普錦重修,最后一次重建為1920年,由當時山東省督軍兼省長的張懷芝出資,張本是皋上村人氏。凈覺古寺坐北面南,占地約100余畝,寺前有一小溪,小溪緊臨大道,中間有寬寬的石橋相連。跨過石橋,拾階而上,便是天王殿,門上方有一匾額,陰刻“凈覺寺”。殿內供奉著四大天王泥塑像。出天王殿,兩側為鐘、鼓樓,緊鄰鐘、鼓樓便是東西偏殿。大佛殿位于北側,在寺院的中軸線上,面闊5間,進深3間,硬山式建筑,脊頂有飛禽走獸,造型奇特,殿內雕梁畫棟,美艷精巧。殿內放置三世佛,兩側排列著姿態各異的十八羅漢。出大殿往北60米為一座兩層的藏經樓,廊檐用木柱支撐,繪麒麟玉樹圖案,內置……[詳細]
坡里天主教堂
  陽谷坡里天主教堂是位于山東省陽谷縣城北17公里定水鎮坡里莊的大型天主教堂,是天主教陽谷教區(1933年成立)的主教座堂,山東省西部最大的一座天主教堂,管理陽谷、莘縣、范縣等六縣教務。現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教堂始建于1882年,二層樓房圍建四周,樓頂平臺再建圍墻,可通四周,宛如圍墻。內有可容千人的大圣堂、禮拜堂、神鼓樓、修道院等主體建筑,另外還有老人院、男女孤兒院、修女院等建筑,規模很大。1928年1月14日,在此爆發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山東省最早的一次農民革命暴-動,起義失敗,但作為“燎原烈火”的火種,從此埋藏在人民心中,為后來魯西北地區的革命事業起到了播種的作用。聊城市和陽谷縣人民政府在此樹立了“東臨地區革命委員會紀念地”碑刻,以志紀念。……[詳細]
冠縣南街民居(張夢庚故居)
  冠縣南街民居(張夢庚故居)位于冠縣老城南北大街中段路西,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南街民居始建于清末民初, “三·一八慘案”中壯烈犧牲的烈士張夢庚就出生在這里。南街民居為四合院式民居建筑,共三處院落。南街民居1、2號院落建于清代,1號院落是一周姓開的元興成煙鋪,2號院落是郭老紫的同和堂藥鋪,3號院建于民國初年,是聊城的任姓商人所建。民國元年(1911)郭老紫用2號院落的后院與張金針換了路東4間臨街房。抗日戰爭后期,南街民居曾為冀南地委駐地,老一輩革命家宋任窮同志曾在此居住。現在開辟為魯西特委紀念館。南街民居雖由于歷史原因,部分建筑被拆除,但仍基本保留了原來的格局。目前,南街民居占地1500平方米 ,房屋40余間,均為青磚瓦房,座西朝東,風格古樸,結構嚴謹,帶有典型的時代特點和地方民族特色,是魯西……[詳細]
張本墓地
  張本墓地位于東阿縣銅城鎮王宗湯村西200米處。張本(1366-1431),字致中,東阿縣張大人集村人。明洪武年間,自國子生授江都知縣。燕王朱棣南下靖難,張本開城迎降,升揚州知府,繼為江西布政司右參政。永樂四年(1406)召工布左侍郎。永樂七年(1409)為刑部右侍郎。任宗繼位,拜南京兵部尚書,兼理掌督察院。宣德四年(1429)兼太子賓客。張本一生為官清正,時號“窮張”。張本死后,葬于祖塋。現墓前尚存龜馱墓碑一幢,石坊一座,石翁仲、石虎、石羊、石望柱各一對,墓道森然,排列有序。該墓0土墓志一盒。墓志為漢白玉石質,正方形,長寬各為0.58米,厚0.08米。志蓋篆書,銘文陰刻,正書。明榮祿大夫少傅兵部尚書兼華蓋殿大學士廬陵楊士奇撰文,資善大夫禮部尚書昆陵胡瀅書丹。具有較高藝術欣賞價值。……[詳細]
蘇村烈士墓
  蘇村阻擊戰烈士紀念碑位于莘縣張寨鎮蘇村東500米。1941年1月上旬,魯西軍區司令員兼八路軍115師教導第3旅旅長楊勇指揮部隊發起潘溪渡戰斗,全殲日軍一個中隊。戰斗結束后,日軍7000余人,偽軍3000余人,配汽車300余輛,坦克、裝甲車20余輛,在10多架飛機的掩護下,從濟寧、菏澤、臨清、河北大名出動,分6路對以濮縣、范縣、觀城為中心的魯西抗日根據地進行報復性“掃蕩”,企圖圍捕魯西軍區和行署機關。為了掩護軍區、行署機關安全轉移,按照軍區的命令,1月17日,特務營營部率9、10兩個連進駐蘇村,向朝城方向警戒,構筑防御工事。當時蘇村距敵人據點17公里,有數百戶人家,村子中間有一條東西向的丁字街,東通朝城、西通馬集,西面的道路已挖成一條半人多深的抗日溝,西南都是開闊的平原,舊有的圍墻只剩下一些土……[詳細]
朝城清真寺
  該寺建于明代永樂年間(1407年)距今達600年之久。寺院由大門、過廳、講堂、水房、住室和禮拜殿組成,一條中軸線,規模宏偉,布局完整,風格獨特。大門面示三進,石木結構,大木起脊,重檐歇山,斗拱起架,飛檐翅角,宏偉壯觀,為全省清真寺大門第一例。走進大門映入眼簾的是對廳和五通德教碑,東側對廳為二層樓坐東朝西。大殿為主體建筑,由三梁九檀架起,為歇山雙檐磚木結構,有彩繪、雕刻,圖象姿態生動。頂脊飾十二生肖和新月。是伊斯蘭教穆民禮拜圣地,可容納數百人禮拜,建于高出地面0.8米的高臺上,面闊3間,進深5間,面積218.36平方米。整個大殿由卷棚、串堂殿及后殿組成。卷棚內正面懸有“認主獨一”“道之大原”“萬化一元”和側面有“開元故交”磚墻、硬山。大殿樓頂的月牙狀標志,它代表著剛剛升起的新月。大殿內是禮拜的……[詳細]
蔡倫造紙紀念地
  魯莊村位于陽谷縣城北十八公里石佛鎮。據《漢書》和有關資料記載,東漢元興元年蔡倫指揮弟子在谷城(今陽谷)發明造紙,后人稱其為“蔡侯紙”即“谷紙”。谷紙歷史悠久,聲名遠播。據考,蔡倫從小在皇宮當太監,后由小黃門升遷到尚方令的官職,負責宮廷內的作坊,總結出造紙的新技術,提高了紙的質量,公元114年-為“龍亭侯”,用他創造的方法生產出來的紙,也稱“龍亭紙”。傳說蔡倫發明造紙技術,游遍了中國大地。教了三個徒弟:大徒弟操木漿白宣紙,二徒弟操桑皮麻漿紙,三徒弟操草紙。魯莊的草紙技術是三徒弟傳下來的。農歷三月十七日是蔡倫的牌位,燃放鞭炮,燒香叩頭。1984年,縣政府在陽谷縣造紙廠前建造蔡倫坊一座,坊門兩柱上金子楹聯:“意無爭鋒三山不顯谷紙地,身不留影天地明鑒千秋業。”上聯是金藺地字“蔡倫坊”。……[詳細]
魯仲連祠
  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馮官屯鎮望魯店東村。魯仲連,馮官屯鎮望魯店村人。戰國時期政治家、教育家,善為人排憂解難,不為仕途金錢所動。據記載,原魯仲連祠建于清代,始建年份不詳,因年久失修而毀。20世紀80年代,村民要求重修,鄉村自籌部分資金,國家文物局、山東省文物局、茌平縣政府撥款扶持,1993年4月動工修建。修建后的魯仲連紀念祠為5間仿古建筑,磚木結構,青磚琉璃筒瓦,大殿正中有魯仲連泥塑像,大門上層為魁星閣。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題寫祠匾,魁星閣由著名書畫家、中國書畫院副院長黃胄題寫。國防部原部長-,文化部原代部長賀敬之,-原部長鄒瑜,國家文物局局長張德勤、原副局長孫鐵青,外交部原副部長宮達非,海軍原政委李耀文及著名書畫家歐陽中石、柳青、張虎等為魯仲連紀念祠題詞。……[詳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 | 国产精品美女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超碰天堂| 国产精品二区三区 | 亚洲久久一区 | 欧美性猛交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 欧美精品综合 | 欧美区日韩区 | 亚洲经典一区二区三区 | 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久 | 日本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精品亚洲精品 |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 | 国产成人精品不卡 | 天堂资源最新在线 | 国产小视频免费观看 | 成人观看免费视频 | 日本高清视频网站 | 久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 97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呦 | 亚洲午夜剧场 | 久久久久久国产 | 夜夜草天天干 | 日产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免费 | 成人综合区 | 岛国免费av |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98午夜 | 日韩中文一区 |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网站 | 日韩精品一区在线 | 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 欧美精品 在线观看 | 午夜免费影院 | wwwxxxx日本| 毛片在线视频 |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台湾av在线 |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