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姥閣姥閣,在縣城內東北部月華橋東南側小石山上,坐東向西,面臨貫城河。始建于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重修。由閣、左右涼亭、正殿、武侯祠、偏殿倚山勢組成階梯部局的建筑群。閣為木穿斗結構,三重檐、六角攢尖頂;基礎前、左、右三面以料石筑砌,高4米。后基就山崖鑿子而成;一層為長方形,通闊11.75米、深8.15米,面積95.76平方米,廊深1米,檐上四脊,蓋小青瓦,四羿角翹首為鰲吻。二層長9.8米、寬.3米,八脊三蓋小青瓦,四羿角翹首為鰲吻,角下有木雕撐拱,四周裝雕花窗欞。三層從二層中央起六角形,六羿角為鰲頭翹首,角下以木雕圓瓜形瓜柱支撐,屋面蓋青色筒瓦,葫蘆形寶頂。閣前左右各為一座四角攢尖頂涼亭,邊長2.35米,置扶坐欄桿。二亭正中為14級上閣石踏垛。二亭前為正殿,……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