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漢子遺址位于正寧縣永和鄉羅兒溝圈漢子村西南1公里。屬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面積約18萬平方米,文化層厚約3米,暴露有灰坑、窖穴和窯址。采集有弧線三角紋彩陶斂口缽、盆;泥質紅陶缽、盆、尖底瓶及夾砂紅陶繩紋罐等殘片,并有石斧、石彈丸和石網墜等。遺址保存較好,對研究甘肅東部地區仰韶文化有重要價值。……[詳細] |
![]() | 東關遺址位于合水縣太白鄉東100米。屬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面積約8萬平方米,文化層厚1--1.5米。采集有彩陶盆、缽,泥質紅陶盆、罐、缽、重唇口尖底瓶、夾砂紅陶繩紋罐等器物殘片。彩陶施-,紋樣有寬帶紋、變形魚紋、變形葉紋等。遺址保存較好,對研究甘肅東部地區仰韶文化的發展有重要價值。……[詳細] |
![]() | 燕氏家族墓地位于正寧縣周家鄉燕家村。燕慶安(1212--1279),元代陜西五路西蜀四川行中書省申命署鞏昌延安管民提領。卒后與家屬同葬于此。墓地占地面積約800平方米,原有4座封土,已夷平,墓前現存石碑、石人、石虎、石羊等分左右兩行排列。墓葬保存較好,對研究元代史有重要價值。……[詳細] |
![]() | 彭陽古城位于鎮原縣彭陽鄉井陳家村。城平面呈正方形,邊長250米。面積62500平方米。四角有角墩。現存東、南城墻,墻體夯筑,基寬5米,殘高10米,夯層厚0.2--0.3米。南、北兩面辟門。采集有銅鏡、銅幣和隱花青瓷碗、盤殘片。城址保存較好,對研究城建史和鎮原地方史有重要價值。……[詳細] |
![]() | 茍仁遺址位于正寧縣湫頭鄉茍仁村東南500米。面積約4.5萬平方米,文化層厚1--1.5米,暴露有居址、灶坑。采集有仰韶文化半坡類型泥質紅陶缽、盆、線紋尖底瓶和夾砂紅陶繩紋罐、單耳灰陶罐等殘片及周代夾砂灰陶罐等。遺址保存較好,對研究仰韶文化半坡類型的發展及內涵有重要價值。……[詳細] |
![]() | 安定寺石窟位于慶陽市合水縣太白鎮蓮花寺行政村龍王溝溝內,為前廊后室結構。前廊為長方形平頂,前部立有兩個方形廊柱,廊柱為四方塔形,柱身四面雕刻造像。門道右壁上部刻“金大定戊戌十八年(1178年)八月初三日”開窟題記。中心設方形佛壇。后室正壁及左、右壁高浮雕羅漢、佛、菩薩等造像。……[詳細] |
![]() | 鵝池洞石刻位于慶陽市慶城縣慶城鎮南大街,石刻共7塊,分別為宋“再浚鵝池洞泉”石刻、“鵝池記事”石刻、明“同觀鵝池記”石刻、“重浚鵝池”石刻、“鵝池銘并序”石刻、“鵝池記事”石刻和“觀鵝池詩”石刻。碑刻內容主要為歷代重修、疏浚鵝池洞事跡等,對研究隴東地區歷史文化有重要價值。……[詳細] |
![]() | 麻家暖泉遺址位于慶城縣慶城鎮暖泉村西北500米。屬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面積約5萬平方米,文化層厚1--3米,暴露有灰坑。采集有泥質紅陶黑彩斂口缽、繩紋雙耳鼓腹尖底瓶、素面敞口折腹罐及夾砂紅陶繩紋、附加堆紋罐等殘片。遺址保存較好,對研究仰韶文化的分布、發展有重要價值。……[詳細] |
![]() | 石嶺子遺址位于寧縣石鼓鄉石嶺子村內。是一處齊家文化遺存。面積約14萬平方米,文化層厚0.5--3米,暴露有灰坑、房址。采集陶片有泥質灰陶和夾砂紅褐陶,器表紋飾多見繩紋、錐刺紋,可辨器形有單耳罐、侈口罐、袋足鬲等。遺址保存較好,對研究齊家文化的內涵有重要價值。……[詳細] |
![]() | 尚西坪遺址位于環縣合道鄉尚西坪村西南2.5公里。屬齊家文化。面積約1.2萬平方米,文化層厚0.5--1.6米,暴露有大量灰坑。采集有泥質紅陶籃紋折肩罐、夾砂紅陶繩紋鬲、泥質灰陶籃紋罐殘片和磨制石器。遺址保存較好,對研究齊家文化的分布與文化內涵有重要價值。……[詳細] |
![]() | 普照寺貞元銅鐘普照寺貞元銅鐘原為縣城普照寺法器。據史書記載唐德宗貞元7年就已存在(791年)。南宋時,金侵占寧州,貞元年間重鑄銅鐘,懸掛于鐘樓內,以震幽冥。鐘高2.2米、厚0.1米、口徑1.5米,重達7700斤。年經省人民政府批準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周家遺址位于正寧縣周家鄉周家村南400米。屬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面積約50萬平方米,文化層厚約4米,暴露有灰坑、窯址。采集有泥質紅陶缽、線紋尖底瓶、夾砂紅陶繩紋罐及泥質紅陶黑彩圓點紋盆等殘片。遺址保存較好,對研究甘肅東部地區仰韶文化有重要價值。……[詳細] |
![]() | 碾子塘遺址位于華池縣懷安鄉碾子溝門村東北500米。屬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面積約70萬平方米,文化層厚約1米,暴露有灰坑、陶窯和居址。采集有泥質紅陶細繩紋喇叭口束腰尖底瓶、素面斂口罐等。遺址保存較好,對研究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的分布和內涵有重要價值。……[詳細] |
![]() | 宇村墓群位于慶陽市寧縣湘樂鎮宇村謝家二組,南北長500米,東西長300米,面積約15萬平方米。1980年從該墓群征集到的出土文物有西周“中生父”銅鬲和“師伯”銅盨。地表散布器物殘片較多,采集標本有灰陶罐殘片、灰陶壺頸部殘片等。時代屬西周中晚期。……[詳細] |
![]() | 段家坪遺址位于鎮原縣曙光鄉徐溝村東300米。屬齊家文化。面積約300萬平方米,文化層厚2--3米,暴露有房址、窯址、窖穴。采集有夾砂紅陶繩紋罐、夾砂灰陶鬲、泥質灰陶籃紋罐殘片及磨制石刀等。遺址保存較好,對研究齊家文化的分布與內涵有重要價值。……[詳細] |
![]() | 老莊溝遺址位于寧縣和盛鎮廟底村北500米。屬齊家文化。面積約18萬平方米,文化層厚0.5--1.5米,暴露有灰坑、房址、墓葬。采集有泥質灰陶素面單耳、雙耳罐和夾砂灰陶籃紋高領甕、盆、豆等殘片。遺址保存較好,對研究齊家文化的內涵有重要價值。……[詳細] |
![]() | 卜家崾峴遺址位于合水縣店子鄉卜家峴村西南50米。面積約40萬平方米,文化層厚1--1.3米。采集有: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泥質紅陶缽、盆等;齊家文化夾砂紅陶敞口單耳罐等。遺址保存較好,對研究廟底溝類型與齊家文化的分布和文化內涵有重要價值。……[詳細] |
![]() | 程家川遺址位于合水縣吉峴鄉程家川村西北。屬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面積約11萬平方米,文化層厚1--1.5米。采集有黑彩變體魚紋泥質紅陶缽、重唇口尖底瓶,夾砂紅陶繩紋罐等器物殘片。遺址保存較好,對研究仰韶文化的分布與內涵有重要價值。……[詳細] |
![]() | 瓦崗川遺址位于合水縣板橋鄉柳溝行政村柳溝自然村309國道南側瓦崗川口臺地一帶。新石器時代至青銅時代。面積約10萬平方米,文化層厚1--1.5米。采集有-葉紋彩陶罐、盆,魚紋彩陶缽、泥質紅陶杯口尖底瓶及夾砂紅陶繩紋罐等器物殘片。……[詳細] |
![]() | 常山遺址位于慶陽市鎮原縣城關鎮常山行政村毛堡子自然村,遺址東西長約200米,南北長約150米。曾采集有紅陶缸、盤、甕、罐等標本。1979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對此遺址進行了發掘,并命名為“常山下層文化”,距今約4900年。……[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