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南陽府衙AAAA ![]() 南陽知府衙門位于南陽市民主街西段,是目前我國惟一保存比較完整的封建時代郡府級官署衙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陽知府衙門始建于元世祖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歷經元、明、清、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五個不同時期,至今已有730余年可考歷史,府衙現存明清建筑140余間,位于中軸線上的衙署建筑自南向北依次有:照壁、大門、儀門、大堂、寅恭門、二堂、內宅門、三堂等。另有部分耳房、配房、廂房、榜房、庫房、科房、官邸、吏宅、馬號以及古井、蓮池等,整座建筑坐北面南,南北長300米、東西寬240米,占地面積72000平方米,呈軸線對稱、庭院式布局。現存南陽府衙古建筑群對于研究中國古代官署的規劃、形制、發展、……[詳細] |
![]() | 張仲景墓及醫圣祠AAA ![]() 張仲景墓及醫圣祠位于河南省南陽市城東溫涼河畔的高埠之上。張仲景(約150~219年)是中國古代偉大的醫學家,名機,東漢南陽郡涅陽(今河南鄧縣穰東鎮)人,曾官至長沙太守。他醫術精湛,著作也很豐富,由后人收集整理的《傷寒論》、《金匱要略》更是著稱于世數千年,歷來被奉為中醫的經典之作,被人們譽為“方藥之祖”、“醫中之圣”。張仲景死后被葬在南陽。晉咸和五年(330年)在墓前立碑,碑上題“漢長沙太守醫圣張仲景墓”。后來墓塌毀損壞,碑亦沒入荒野。明崇禎六年(1633年),當地的農民在挖土掘井的時候,又得到了晉碑,從而探得了墓地,后來修復墓冢,并加蓋墓亭予以保護。后人為了紀念張仲景,又在墓地建立了醫圣祠。祠……[詳細] |
![]() | 瓦房莊冶鐵遺址位于河南省南陽市北關瓦房莊一帶,是漢代南陽郡“陽一”鐵工場所在地。遺址東南與冶銅遺址為鄰,東北是較大的制陶作坊,面積12萬平方米。1954年開始調查,1959~1960年進行發掘,遺址共分四層,耕土層、擾土層、第一層(漢代層)、第二層(西周層),漢代又分西漢層和東漢層。西漢時期的遺跡有:熔爐基4座,勺形鼓風機械基址1個,水井9眼,水池3個。遺物有:從爐口到爐腹爐基座各部位熔爐殘塊,鼓風管殘塊,模范有地面范9個,鏤鏵帶鉤等殘范塊,鐵器有鏵、鍤、鏟、錛、斧、鑿、鉤、權、錐、刀、錘、鼎、熨斗、劍、鐵條等,銅器有五銖、大泉五十、鏃等,陶器中有陶罐、筒瓦、板瓦、瓦當、瓦釘、陶錢等。東漢時期……[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