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诱惑av_古典武侠第一页久久777_蜜桃一区二区三区_色悠悠久久_久久天堂_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安徽省旅游

安徽省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齊云山石刻
  齊云山碑刻統位于安徽省休寧縣齊云山。齊云山原有碑刻和摩巖石刻1400余處,現僅存462處,其中石碑206處,石刻256處。其余景區也有小量分布。遍布全山,以羅漢洞、紫霄崖和石橋巖一帶為多。其中年代最早的是北宋大觀年間的石刻,大多數為明、清兩代的石刻和碑刻,約占總數的80%以上。石刻大多鐫于懸崖絕壁之上,有的字大逾丈,有的字小如拳。其中鐫刻于壽字巖處的“壽”字楷書,字徑達230厘米。碑刻及石刻字體,楷、行、草、篆、隸俱全,流派紛呈,各具風格,鐫刻工藝精湛。摩崖石刻位于西北雞冠山峭壁上。面積約60平方米,按凹凸自成3階,自上而下鐫刻明正統二年(1437)、天順五年(1461),成化七年(1471)分別為三監察御史張旭、張魁、張學御踢敕令。全楷書.大者盈尺,小者寸余,字體端正清秀,略有漫漶。原壁上……[詳細]
42、振風塔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振風塔
  安慶的振風塔是座落于長江邊上,號稱萬里長江第一塔。園內的振風塔是采用二分之一的比例縮小了一半,是七層八角樓閣式的建筑。當時是北京白云觀老道人張文采的精心設計,相傳它是為了振興文風所建,建于明代,有400多年的歷史。振風塔,又稱浮圖、佛圖。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后,中華大地上聳立起座座佛塔,與中國傳統的建筑學相融合,形成了具有民族風格的佛教建筑文化。塔本來的作用是承奉僧佛主的舍利,是佛教徒頂膜拜的對象,一座塔往往成為一座寺院的主體建筑,后來隨著佛殿建筑的興起,逐漸降低了塔的重要性,但并沒有導致塔的消失,相反,內容豐富的中國園林吸引了塔這種建筑形式,一個園林中,塔往往作為主景。迎江寺雄峙于城東大江之濱。古稱護國永昌禪寺,又名萬佛寺。始建于北宋開寶七年(974)。明萬歷四十七年(1619),邑紳阮自華……[詳細]
43、溥公祠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溥公祠
  旌德縣白地鎮江村建于隋末唐初,是一個具有1300年歷史的古村落。她位于黃山東麓205國道旁,距黃山風景區30多公里。這里雖歷盡歲月滄桑,幾經盛衰起落,依然可見古祠巍峨,牌坊高聳,老屋林立,老街逶迤。江村宗祠是徽州傳統建筑技藝的代表,其風格充分展示徽派古建筑特色。歷史上,江村曾先后建起9座祠堂,除一所江祠外,其余全是江氏祠堂。分別是韶公祠、江氏宗祠、溥公祠、孝子祠、文興公祠、義興公祠、勝祖公祠、從政公祠8座,其布局均循宗、支祠的遠近關系。就形制分類,有從祖先故居演變而來,有以朱熹家禮為藍本的,有單獨立于居室之外的,還有祭祖于家的。就祠堂與宗族的關系而論,有宗祠和支祠,以及各分遷他鄉宗祠的統宗祠。就祠堂建筑而論,有天井式和廊院式兩類。江村宗祠的繁多與該村經濟的發展是同步的,明代中葉,江村發展鼎盛……[詳細]
中共淮海戰役總前委舊址(紀念館)
  位于濉溪縣西南35公里的臨渙鎮文昌宮和鎮東6公里的小李莊。在淮海戰役期間,這兩處都一度作為整個戰役的總指揮部——0淮海戰役總前委的駐地。1948年底,根據國共雙方軍事力量發生的變化,0中央決定集中優勢兵力,采取打殲滅戰的辦法,在淮海地區發起一次戰役,以殲滅敵軍大量有生力量,加速解放戰爭的勝利進程。-決定由-、陳毅、-、粟裕、譚震林等組成總前委,-任書記,統一領導中原、華東野戰軍。總前委于11月10日由河南張公店遷至臨渙文昌宮,召開了重要軍事會議,研究制訂了戰役的作戰方案。戰役期間,總前委又于11月23日從文昌宮遷至小李莊,指揮作戰。至1949年元旦前后,再次遷往河南商邱南張菜園,先后歷時近50晝夜。臨渙鎮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鎮,早在春秋時期,這里便是宋國的邑,至今尚保存著當時的夯土城墻。文昌宮……[詳細]
六安壽春城遺址
  壽春城遺址位于安徽省壽縣城關壽春鎮、城南九龍鄉境內。壽春城作為戰國時期楚國的最后一座都城,有著非常豐富的楚文化遺存。遺址布局方整規矩,總面積26.35平方公里,其規模僅次于燕下都。該城東、西、北三面臨水,南有西南小城。城內呈矩形分成15個區域,每一區域內系統規劃有水道。這種城市布局與同時期列國都城相比可謂別具一格。發掘的重要墓葬有楚幽王墓、蔡侯墓等,其中楚幽王墓是目前中國發掘的楚墓中規模最大、年代與墓主確切、出土文物最多的侯王墓葬,也是可以認定的唯一一座楚王墓,出土文物4000余件,其中青銅器1000余件,楚大鼎重約400公斤。壽縣是我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壽春為壽縣縣城。公元前241年楚考烈王自陳遷都壽春。壽春古城以其獨具魅力的名山、名水、名城、名人,享譽海內外。壽春歷史為軍事重鎮,位于淮南……[詳細]
西遞村古建筑群
  西遞村位于安徽省黃山山脈南麓的黟縣東源鄉,距縣城東8公里。據明嘉靖《新安氏族志》載:西遞村因“羅峰文其前,陽尖障其后,石獅盤其北,天馬靄其南,中存二水,環繞石之東,西之西,故名西遞。”清著名學者俞正燮在《古黟山水記》中云:“西遞系因是府(徽州府)西,曾設‘鋪遞所’,故名西遞。”西遞是一座古老的山莊,始建于北宋,距今已有900年。西遞村在北宋元豐年間始為胡姓居住,至明代中葉,村堂已具現在規模。清代中期后,隨著徽商經濟的發展,居住建筑得到改觀。至今僅有胡文光刺史石坊、胡文光舊居、古來橋、會源橋為明代建筑,其它都是清代建筑。村莊因山川水勢,呈東北、西南走向。全村現存有明代民居建筑1幢,清代民居建筑122幢,建筑布局合理,風貌獨特。西遞村由正街、橫路街、后邊溪3條街道和40多條胡同及2條穿街村而過的……[詳細]
查濟明清古建筑群
  明清民居古建筑群就座落在流水潺潺的查濟河兩岸,綿延lO里,現存有明代建筑80處,清代建筑109處。幾乎所有的明清建筑都雕粱畫棟,翹角飛檐,其中德公廳屋、誦清堂、愛日堂等住宅更是高大宏偉、結構精致。尤以德公廳屋四柱三層牌坊式門樓,五朵斗拱屋面,略帶翹角分三層覆蓋門樓,古樸典雅、雄渾大方。背面以鏤雕手法雕出二龍戲珠、丹鳳朝陽、魚躍龍門、獅子滾繡球等吉祥圖案,手法嫻熟精美。古雕、磚雕、木雕在查濟隨處可見。門窗扇格的木雕、廳堂柱礎的石雕、門樓門匯的磚雕,均繁刻精鏤,玲瓏剔透、畫面各異,或花鳥、或禽獸、或人物,無一不栩栩如生;房屋結構為多進式,或三進、或四進,進間有“四水到堂”式的天井,沿天井二摟廊廓置有“美人靠”;條石砌就墻基,柱基為圓形雕石,墻體青磚、屋上黑瓦。傳統的雙披屋頂半掩半露,躲在重重疊疊……[詳細]
崗上遺址
  崗上遺址位于阜陽市臨泉縣,年代為新石器時代、夏商周、漢。遺址位于村東里許隆起的高地上,當地群眾呼其地曰“桃行”,其余部緊靠郭河,水自南向北折向西流淌。崗上遺址與徐時村遺址(其地現屬山亭區)隔河相望,遺址南北長約300米,東西寬約200米,總面積約6萬平方米。從河岸西側的斷崖上觀察,土層中暴露出大量灰層堆積,并夾雜著許多紅燒土粒,人骨、獸骨、陶器殘片等。“文革”中,遺址遭受嚴重破壞,在中心部開掘了一條東西向水渠,破土時,發現了許多完整的人骨、陶器、石器、骨器、玉器、松綠石等文物,其中一件人面紋玉飾特別精致,其長3cm,寬3.6cm,用陽線刻劃人面輪廓和橢圓形眼眶,眶內刻短線表示眼睛,三角形鼻,口用短橫線表示,人面神情含蓄恬靜,具有明顯的宗教意義。這件人面紋玉飾,不僅為研究史前雕刻藝術,同時也為……[詳細]
江村古建筑群
  江村,座落在風景秀麗的黃山腳下,安徽省旌德縣境內,距黃山風景區三十多公里,205國道依村而過。-總書記的祖祖輩輩-在這里。二00一年五月二十一日,-主席親臨江村,瞻仰祖居,探望鄉親,并題字留念。江村建村近1400年。據江氏家譜記載,夏禹國相伯益子玄仲被禹的兒子啟封于江地,是為江氏始祖。江玄仲第八十六世孫文學家江淹是南北朝梁時考城人,任宣城太守。江淹五世孫江韶遍游黃山白岳,終擇旌西金鰲山族居,始稱江村。江村,枕山環水,阡陌縱橫,山川靈秀,前有山峰聳然侍立,后有幽谷深藏,村中雙溪環繞,匯鎖村口聚秀湖周旁古廟寶塔,詩碑堤欄,垂柳秀荷,相映成畫。徽商及仕宦的積年造化,使江村一度享有“小杭州”美名。明清時期,造就了126位進士、舉人、明經,民國初十年出學士、博士19位。這在中國古村落中實屬罕見,為徽州……[詳細]
龍川胡氏宗祠
  龍川胡氏宗祠建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7年),位于安徽省績溪縣瀛洲鄉大坑口村。龍川胡氏宗祠是一處始建于明代中期的漢族祠堂建筑,屬于漢民族祭祀祖先、議決族內大事的場所,祠內裝飾以各類木雕為主,有木雕藝術博物館和民族藝術殿堂之稱,龍川也是原國家主席-同志的祖居地。1988年1月13日被國務院批準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龍川胡氏宗祠位于古徽州的發跡地--績溪,績溪古屬徽州,文風鼎盛,宗祠建筑遍布。龍川胡氏宗祠為明代戶部尚書胡富、兵部尚書胡宗憲、清朝紅頂商人胡光鏞的族祠,宗祠坐北朝南,前后3進,占地總面積1271平方米,以山帶水,氣勢飛動,有徽派木雕藝術寶庫之稱,有關專家贊譽它是中國古祠一絕。龍川胡氏宗祠前是一個約100平方米的廣場,房屋場基和廣場的場地、階揮、欄桿全用清一色的花崗石砌成。前進……[詳細]
貴池清溪塔
  清溪塔原名妙因塔,立于城東北下清溪山丘上的水閘管理所內,離城中心5公里,與百牙山塔遙遙相對,明萬歷29年(1601)萬歷四十三池州知府錢槚集資建成竣工。因臨清溪河后更名為“清溪塔”。亦稱清溪妙因塔。此塔高55.7米,塔徑12米,每層有拱門、景窗,拱門有虛有實。塔身內外設有壁龕,原壁龕內有佛像,今無存。樓閣式磚塔。七層八角。塔高55.7米,底層直徑為12米。塔底有三門可入塔心室,一門為上塔通道,余皆為盲門。塔心室穹窿收頂,有磚階治復壁盤旋而上,諸層內均有佛龕,內嵌佛像。清人曹殿奇登塔作《清溪塔》詩:“嶙峋高塔倚遙天,拾級憑臨俯大千。雁影下投秋浦樹,漁歌遙帶杜湖煙。青蒼嵐影橋邊合,浩渺江流檻外旋。猶憶故人天際去,峭帆幾片斷云懸”。清溪塔內結構與百牙塔大同小異。它在二層和三層處有兩個梯口,可供人上……[詳細]
宏村古建筑群
  宏村古建筑群位于安徽省黟縣城東北11公里處,為明、清、民國時期徽州民居建筑群。宏村,又名泓村。公元1131年,宏村始祖汪彥濟因遭火災之患,舉家從黟縣奇墅村沿溪河而上,在雷崗山一帶建十三間房為宅,是為宏村之始。汪彥濟在村口興建睢陽亭,作為入村標志性建筑。隨著封建經濟的發展,文化的繁榮,作為程朱理學發祥的徽州也達到了極盛時期。汪姓祖先在外做官、營商者大增,紛紛在家鄉購田置屋,修橋鋪路,形成了1401—1620年和1796—1911年宏村建設的兩次熱潮。1403年—1424年,汪姓家族汪思齊、汪升平父子,請風水先生何可達“遍閱山川,詳審脈絡”,引西溪水入村,開鑿百丈水圳,擴建了約1000平方米的月沼。此后199多年,宏村人口繁衍,建筑密集。1607年汪代大小族長16人集資,購秧田數百畝,鑿深、掘通……[詳細]
臺家寺遺址
  臺家寺遺址位于阜陽市阜南縣,年代為新石器—周。臺家寺遺址位于阜陽市阜南縣朱寨鎮三河村白莊自然村是商代早中期淮河流域的高等級聚落。流經該遺址的潤河河道內曾出土兩批商代青銅器,其中1957年出土的青銅龍虎尊(現藏國家博物館)和饕餮紋尊(現藏安徽博物院)是中國青銅時代的瑰寶和重器,也說明了臺家寺遺址的地位。2012年該遺址被評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自2014年起,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武漢大學歷史學院考古系組成臺家寺考古隊,在臺家寺遺址進行考古發掘工作。在3個年度的考古工作中,共發掘了16座商代房屋,273個商代灰坑,7座商代墓葬;確定了以臺家寺遺址為代表的淮河流域的商文化屬于中原商文化系統。遺址的年代自早商時代晚期延續到晚商時代早期,其中在洹北商城時期是其最為發達的時間段。考古隊發掘出了完整的方形……[詳細]
黃田村古建筑群
  黃田村古建筑群。保護范圍:保護范圍共8片,黃田片1片,徐村片7片,總面積36.72公頃。黃田片保護范圍:東至沿來龍崗西南山腳下、鳳形山北側山腳下;南至鳳子河南岸向南30米,沿獅子山、旗峰山,距肆雅堂最東端30米,于培風閣門前;西至象山、趙家山下,沿鄉道、村路,最西距2號文物院落150米到轉彎處;北至烏龜形山下,面積34.57公頃。徐村片保護范圍:(1)涌溪:3座建筑的外邊界向四周外擴10米,沿院墻、周邊建筑、道路邊界,面積為0.33公頃。(2)雙河:賀勝利宅院落建筑、遺址向外擴5米,面積0.89公頃。(3)雙河:朱氏宗祠院落以院墻、周邊建筑墻、道路為保護邊界,面積0.08公頃。(4)雙河:文昌閣向外擴10米,面積0.06公頃。(5)徐村:承志堂及農會建筑邊界向外擴至周邊道路,面積0.10公頃……[詳細]
和縣鎮淮樓
  淮樓,又稱鼓角樓、鼓樓、譙樓,位于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歷陽鎮境內。始建于南宋寧宗年間(1195-1224年);元末明初,朱元璋駐師和州期間與將領登鎮淮樓飲酒賦詩,留下《登鎮淮樓》一詩;明朝弘治、嘉靖年間,知州陳憲、宋繼先均予修建;清朝乾隆、道光、光緒年間,知州徐元修、李煜、羅錫疇先后主持重修。鎮淮樓坐北朝南,呈長方形。樓基內部夯土,外部砌磚。東西長55米,南北寬21米,高11米。樓基下中央有拱門,樓基平臺上建造兩層樓閣,均為四檐斗拱支撐飛出,下層三間,四周為18柱回廊,上層飛樓,四壁為木板,皆雕梁畫棟、通花窗格。“鎮淮樓”隸書碑額鑲嵌于朝南門樓之上,“櫓門”楷書碑額鑲嵌于朝北門楣上。整體氣勢雄偉,古色古香,蔚為壯觀。據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知州徐元留下的《鎮淮樓詩碑》首句“宋寧遺構鎮江……[詳細]
旌德文昌塔
  文昌塔,建于清乾隆年間,坐落于安徽省旌德縣縣城中心,2013年,旌德縣文昌塔被公布列為第七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昌塔位于旌德縣中心,周邊有民居環繞。塔的-有一圈粉墻黛瓦,正門上方刻有“淳水清風”四個字。門邊有一座石碑,碑上介紹:文昌塔位居旌德縣城中心,八角五層,磚木混合樓閣式,塔每層設腰檐,翼角騰空,塔頂陡峻,上置葫蘆形塔剎,風鐸叮當,宛如管弦。塔室有木梯盤旋,游人拾級登上,至五層,極目遠眺,旌陽風貌盡收眼底,昔日崢嶸,今朝燕舞;雄偉身軀,時代新筑。文昌塔建成于清代乾隆十一年(1746),歷經二百余年風雨滄桑,火燒失修,已是滿目頹殘。欣逢盛世,2001年,縣人民政府擠撥專款,督促縣文化局督工搶修,越一年完竣。文昌塔巋然屹立,精神抖擻,為世人所褒贊,千秋之舉,實為可嘉,故鑲此碑銘志之。文昌……[詳細]
薛家崗古文化遺址
  薛家崗遺址位于安徽潛山縣王河鎮,總面積約10萬平方米。自1979年開始,安徽省考古研究所和廣州中山大學古人類學系先后6次對潛山薛家崗遺址進行發掘,出土文物3000多件。在這些出土文物中,尤以石鏟和奇數多孔石刀等石器最具特色,其孔眼周圍繪有花果形圖案,極為罕見;其中一把13孔石刀,不僅在國內首次發現,在世界考古史上也絕無僅有。該遺址坐落在潛河邊上,高出附近農田3-7米,為一橢圓形臺地,總面積約有六萬多平方米。在已經開挖過的一千多平方米方塘中,人們從土質結構上可以看到五個自然層。第一層為耕土層,第二層為唐、宋文化層,第三層為殷商文化層,第四、五層為新石器文化層。從四、五層疊壓關系和隨葬品的組合變化來看,新石器時期的潛山人,已經脫離了原始人群的流浪生活,逐漸走向定居,并且創造了相當進步的生活、生產……[詳細]
南屏村古建筑群
  南屏村位于安徽黟縣城西南四公里處,因村南有尤如屏障的南屏山而得名。這個規模宏大的古村莊始建于元、明年間,聚居著葉、程、李諸姓家庭的上千號人口,至今仍較好地保存著8幢代表著宗族勢力的古祠堂,并依序排列在一條約200米長的軸線上。宗祠規模宏大,家祠小巧玲瓏,組成了一個全國罕見的古祠堂建筑群,是現代人了解中國封建宗法制度的博物館。同時這個村的300多幢明清民居古建筑,沿著72條巷弄分布排列,組成了一個如迷宮似的飄蕩。不要說古祠堂、古民居,單就這些層層疊疊、回還往復的巷弄,就要迷倒無數游人。關麓的特色是它的主要建筑為汪氏八個兄弟的“八大家”住宅群,其建筑自清順治始,前后經歷了200多年的時間,共建有樓房16幢、四合屋2幢、學堂廳和書齋各1幢,占地約6000平方米。“八大家”并不僅僅是“八大間”,它是……[詳細]
洞陽東吳墓
  洞陽東吳墓(天子墳)位于安徽省馬鞍山市當涂縣姑孰鎮洞陽村東1公里當博公路北側約100米處,西距縣城12公里。1988年4月被馬鞍山市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4月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經國家文物局批準2015年11月—2016年12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會同馬鞍山市文物局當涂縣文物管理所對該墓進行了考古發掘,發掘面積365平方米。發掘表明,該墓為前、后室四隅券進式,穹窿頂結構磚室墓。雖經多次盜掘,該墓仍出土各類精美隨葬品181件/套,包括漆木器裝飾件女性飾品、車馬器構件,兵器、日用品、佛像、俑、神獸構件、錢幣九大類,涵蓋金、銀、銅、鐵、陶、瓷、石、琉璃、玻璃、漆器等不同質地。通過與本地及南京、湖北江西等地同時期的墓葬形制及隨葬青瓷器、陶器比較,可以判斷該墓年代為東……[詳細]
許村古建筑群
  許村古建筑群坐落于安徽省歙縣縣城西北20公里處許村鎮所在地——許村,地處黃山主脈箬嶺南麓。唐末,許氏遷居于此后,繁衍成大族,遂更名許村。明清時期,徽商興盛發達,村落建設迅速發展,至今仍保存有元、明、清和民國時期的古建筑100余座。著名的有大觀亭、高陽廊橋、五馬坊、雙壽承恩坊、觀察第、大邦伯祠、大墓祠、大宅祠、許社林宅、許聲遠宅、許有章宅等。1996年許村整體申報成為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2006年許村古建筑群(15處)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著名的包括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15處古建筑:高陽廊橋、五馬坊、許社林宅、薇省坊、大觀亭、大邦伯祠、雙壽承恩坊、大郡伯第門樓、大墓祠、大宅祠、三朝典翰坊、觀察第、雙節孝坊、許聲遠宅、許有章宅等。1996年,許村成為安徽省歷史文化保護區……[詳細]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亚洲免费 |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亚洲 | 激情五月婷婷综合 | 日本一区二区高清不卡 | 久久精品综合 | 在线观看免费av电影 | 蜜桃久久 | 免费的黄色小视频 | 在线高清av | 黄色在线免费网站 | 少妇久久久 | 国产另类一区 | 久久在线视频 |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 国产一区国产二区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成av人在线视午夜片 | 99久久99热这里只有精品 | 国产精品7 | 91超视频| 精品欧美乱码久久久久久 | 欧美视频免费看 | 国产美女精品 | 午夜电影网站 | 91九色porny首页最多播放 | 成人在线小视频 | 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视频免费 | 狠狠色噜噜| 久久亚| 偷拍亚洲视频 | 视频一区在线 | 国产黄色一级片 | 欧美日韩成人在线 | 麻豆免费短视频 | 欧美男人的天堂 | www久久99| 亚洲视频免费在线 | 国产精品亚洲区 | 欧美成人r级一区二区三区 超碰999 | 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日本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