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權古街西起大井頭(今永福路、民權路交叉口),東至鷲嶺頂(今北極殿、天壇一帶),寬約15公尺,長達300公尺,即今民權路二段一帶,是臺灣第一條規劃完整的歐式大道,后300余年,為臺南市街的中心,也是臺灣重要的發祥地。如今老街雖已沉寂,老一輩的府城人對于街坊的舊名號,依然瑯瑯上口,民權路、民生路一帶,至今仍散置著清代的傳統舊構或日據歐式建筑,其中不乏年代久遠及首度創設的陳年建物。一路走來可陸續探訪全臺第一座西式醫館、第一間報社、最古老的氣象站、號稱臺灣首廟的天壇、長老教會在臺的發祥地……,至今仍有脈路可尋,不愧是“全臺第一街”,漫步其中即可細品此地的宗教信仰、文教活動、地理變遷,仿若翻閱一部臺灣發展史。看西街教會早期看西街一帶濱臨臺江,為五條港船運重點,建筑皆坐東朝西,故名看西街。1865年英國長老教會宣教士馬雅各醫生抵達臺灣府,于看西街(今仁愛街)設宣教所,展開醫療與傳教活動,成為長老教會在臺宣教的先端,看西街則被視為長老教會的發祥地。今日所見看西街教會,為1951年后遷建,建筑采巴洛克……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