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尼特德王府我國重要的歷史文物,始建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由蒙古王爺德王之父杜棱親王那木濟勒旺楚克參照皇宮建筑造型建造的,因德王而聞名于世,位于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40多公里的208國道穿城而過的朱日和鎮以東5公里處烏蘇圖敖包山腳下。王府占地2.2平方公里。原有房83間。這是一座既有藏傳佛教建筑風格,又有清朝末年漢族宮廷建筑風格的建筑群,同時還是蒙古民族特色極其濃厚的建筑群,造型宏偉,結構獨特,建造堅實,雕刻精細,繪畫美觀。它還模仿了北京皇宮的形式,飛檐翹角既精巧,又古樸。正殿、配殿、廂房組成兩個四合院,以及兩側結構近乎一致的偏殿、廂房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建筑群。諸多殿堂依據不同的用途,朝不同方向建造在各自不同的位置上,使整個王府形成了左右對稱的結構。殿堂邊角均刻畫有猿猴攀柱、喜鵲登梅等象征佛教意義的圖案。檐下每根椽頭部都繪有牛、馬、羊、駱駝等圖畫,形象逼真,色彩鮮明。王府正殿的門板上鑲有9顆銅釘、兩側蹲坐石獅,顯示王府的貴族氣派。王府正殿前豎立著兩根10余米高的“查迪格”(即“堅桿”……
[詳細]